[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电控单元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4613.0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5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王传宾;李浩;刘怀强;姚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14 | 分类号: | F02B77/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闫晓燕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 机电 单元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柴油机电控单元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柴油机电控单元作为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一个零部件,在柴油机上的安装布置因其本身外形结构和柴油机本体结构的不同而各式各样,而为增强柴油机的可靠性和降低柴油机生产的成本,电控单元的生产商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对电控单元进行优化升级,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更改其内部元器件或生产工艺等,但因电控单元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基本采用锡焊固定,其对振动要求就变得相对较为严格,从而使电控单元固定支架的设计变得更为困难。而目前,在很好地满足安装要求的同时,又能很好地满足电控单元振动要求的柴油机电控单元固定支架尚未出现,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柴油机电控单元固定支架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所述支架的抗振性能高,且不但能够满足支架和柴油机电控单元的安装要求,还能够满足柴油机电控单元的振动要求,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拆卸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柴油机电控单元固定支架,包括铸造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四个支架安装孔和四个电控单元固定孔,且所述支架本体的正面铸造有加强筋,支架本体的背面铸造有加强筋。
其中,述支架本体正面的加强筋呈“井”形分布。
其中,所述的四个支架安装孔为光孔。
其中,所述的四个电控单元固定孔为螺纹孔,且孔内嵌有钢丝螺套。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背面的加强筋呈“田”形分布,且所述的支架安装孔设置在“田”形加强筋的四个角上。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架本体呈“工”形。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背面上连接所述支架安装孔的加强筋上设有凹槽,可以避免与其周围零部件干涉,使用方便。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为铝镁合金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铸造的支架本体,并在支架本体的正面和背面铸造有若干加强筋,从而有效提高了支架的抗振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本体上设有四个支架安装孔和四个电控单元固定孔,满足了柴油机电控单元的安装要求,且结构简单、便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控单元支架的安装与拆卸,而且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在其支架本体背面连接所述支架安装孔的加强筋上设有凹槽,凹槽的使用避免了支架与周围零部件的干涉,增加了支架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后视图示意图。
其中:1、支架安装孔,2、电控单元固定孔,3、加强筋, 4、加强筋,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柴油机电控单元固定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铸造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四个支架安装孔1和四个电控单元固定孔2,且所述支架本体的正面铸造有加强筋3,支架本体的背面铸造有加强筋4。
作为优选,述支架本体正面的加强筋3呈“井”形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的四个支架安装孔1为光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四个电控单元固定孔2为螺纹孔,且孔内嵌有钢丝螺套。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本体背面的加强筋4呈“田”形分布,且所述的支架安装孔1设置在“田”形加强筋3的四个角上。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本体背面上连接所述支架安装孔1的加强筋4上设有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本体呈“工”形。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本体为铝镁合金本体。
使用时,先通过四个支架安装孔1将本实用新型所述ECU支架进行固定,再通过四个电控单元固定孔2将柴油机电控单元ECU固定在所述ECU支架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四个支架安装孔1与四个电控单元固定孔2的使用,使所述的柴油机电控单元固定支架便于安装与拆卸;本实用新型在支架本体的正面与背面设有若干加强筋,使得所述的柴油机电控单元固定支架能够满足柴油机的振动要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4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