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0900.6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6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唐根初;董绳财;刘伟;唐彬;何世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2B5/2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 显示屏 及其 滤光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可接收触摸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摸屏赋予了信息交互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信息交互设备。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信息传媒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光电行业异军突起的朝阳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具有触摸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均包括显示屏及位于显示屏上的触摸屏。然而,触摸屏作为与显示屏独立的组件,在用于一些实现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时,均需要根据显屏的尺寸进行定购,之后再进行组装。现有的触摸屏与显示屏的组装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框贴及全贴合。框贴是将触摸屏与显示屏的边缘贴合,全贴合是将触摸屏的下表面与显示屏的上表面整面贴合。
显示屏主要包括依次叠加的偏光片、滤光片组件、保护膜、液晶模块以及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因此,显示屏本身已经具有较大的厚度,而继续往显示屏上贴合触摸屏时,将进一步增大其厚度,再者,多一道贴合工艺,就意味着增加了产品不良的概率,大大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厚度较大及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厚度及生产成本的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一种滤光片组件,包括:
基片,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压印胶层,覆设于所述基片的第一表面,所述压印胶层远离所述基片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导电层,嵌设于所述压印胶层远离所述基片的一侧,所述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与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压印胶层的平面延展方向相互间隔,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均包括由导电丝线相互交叉形成的导电网格,导电丝线交叉形成网格节点,所述导电网格包括多个网格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相互间隔形成感应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的导电丝线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的导电丝线收容于所述的第二凹槽;
滤光层,覆设于所述压印胶层远离所述基片的一侧,所述滤光层包括遮光部和滤光部,所述遮光部呈栅格状,包括相互交叉的栅格线及多个栅格单元,所述滤光部包括多个滤光单元,每一所述滤光单元收容于对应的一所述栅格单元中,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压印胶层与所述遮光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的导电丝线和第二导电图案的导电丝线在所述滤光层的投影均全部落于所述栅格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丝线的线宽为0.2um-5um,相邻的两个网格节点之间的间距为30um-500u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的导电丝线和第二导电图案的导电丝线的线宽均不大于于所述栅格线的线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部的厚度不小于所述遮光部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填平层,覆设于所述压印胶层设有所述导电层的一侧,所述填平层位于所述压印胶层与所述滤光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与第二导电图案的导电丝线分别是由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中的导电材料固化形成,所述导电材料包括金属、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铟锡及导电高分子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之间的间隔宽度为0.5~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的每一所述网格单元的范围内至少容纳一个所述滤光单元。
一种触摸显示屏,包括依次层叠的TFT电极、液晶模块、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和偏光片。
上述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滤光片组件可同时实现触控操作和滤光功能,作为显示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件,用于显示屏中时,可直接使显示屏具有触控功能,无需再在显示屏上组装一触摸屏,不仅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同时还大大节约了材料及组装成本。此外,利用上述滤光片组件制备触摸显示屏时,可减少一次贴合工艺,从而还可节约材料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又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再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滤光片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0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