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9348.5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8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蔡苏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20 | 分类号: | F02M31/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严志军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柴油冷却器, 特别涉及一种管路式的柴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相对比于汽油燃油系统,柴油系统有很大的不同点,而其中柴油燃油冷却器就是柴油系统所特有的结构。
因为柴油发动机的特性,当油箱里的燃油被输送到发动机里时,一小部分被送进燃油室燃烧,转化为汽车所需的动能,而剩下很大一部分则通过回油管回到油箱内部。回来部分的燃油起到两个功能,一是润滑发动机内部的零件,二也能起到一定的发动机内部降温效果。由于柴油发动机内部高温较高,吸收了热量的回油,其温度能达到100多摄氏度,如此高的燃油温度直接回到油箱的话,会造成油箱系统的直接失效。因此,柴油燃油系统需要一个散热装置来冷却油温。
柴油冷却器串联于柴油回油管总成中,通常布置在汽车底盘或发动机前舱,其种类主要有散热片集成式和管路形式。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环境温度的差异,将来自发动机的热油冷却到适当温度后,再回到油箱,避免过高的油温损坏油管及油箱内部的组件。这两种冷却器又具各自的优缺点,散热片式散热效率较高,暨可以做到很少的布置空间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缺点就是价格昂贵;而管路式冷却器要想达到等同的散热效果,往往需要很大的布置空间,而它的优点就是价格相对便宜。
如何在有限的布置空间内,既达到所需的降温效果,又避免使用昂贵的冷却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路式的柴油冷却器,其能够在有限的布置空间内既达到目标车型所需的回油降温效果,同时满足燃油管在间隙、震动、模态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柴油冷却器,其中,包括依次连接的出油口,燃油管主体,连接管和进油口,还包括位于连接管与燃油管主体连接处的快插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燃油管为螺旋环形结构,固定在车身底部纵梁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燃油管主体是由直径为10mm的金属的燃油管构成,折弯处拐弯半径为30mm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柴油冷却器还包括至少一固定管夹,该固定管夹将螺旋环形燃油管固定在车身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夹与车身连接采用冷插形式,既固定管夹通过倒刺来实现与车身的冷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夹的插拔力可在178N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夹使柴油冷却器的主体距离车身7mm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夹可设在整条燃油管主体的对称居中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是由耐高温尼龙材料制成,持续耐温值需达到100度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柴油冷却器还包括至少一分离管夹,螺旋环形燃油管主体通过所述分离管夹来保持本身的间隙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冷却器,通过管路结构上的设计,保证与车身稳健连接的同时,在苛刻的整车布置空间下,用最经济的方案,达到了整车对于回油油温的要求,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柴油燃油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柴油冷却器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9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访问共享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电路板及其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