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左侧A柱变窄的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4121.1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4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江涛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侧 柱变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左侧A柱变窄的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与行人碰撞造成的交通事故已越来越多,这种交通事故会给行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其中汽车A柱盲区对事故的造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所谓A柱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 。一般轿车车身有三类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对于轿车而言,立柱除了支撑作用,也起到门框的作用。
司机们都会有一种感受,如果驾驶者视线的角度没有遮挡该多好,宽阔的感受其实说明的是一个舒适性问题,但在汽车设计者看来这是一个矛盾。一般情况下,驾驶者通过A柱处的视线,双目重叠角为5---6度,如果按照驾驶者的舒适角度出发,这个重叠角越小越好,A柱越薄越好。因此,需要一种消除A柱盲区,又能增加舒适性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侧A柱变窄的车,以解决现有A柱盲区过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左侧A柱变窄的车,汽车的车身(1)包括A柱(2)、前挡风玻璃(3)、车顶(4)、B柱(5)和C柱(6),其中前挡风玻璃(3)镶嵌在A柱(2)与车顶(4)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柱(2)由右侧A柱(2-1)和左侧A柱(2-2)组成,所述的左侧A柱(2-2)的宽度小于右侧A柱(2-1),左侧A柱(2-2)最宽部分小于8cm,所述的左侧A柱(2-2)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进一步,所述的前挡风玻璃(3)由A柱交接处(3-1)和弧度形变处(3-2)组成,前挡风玻璃(3)的右侧与A柱(2)交接的地方为A柱交接处(3-1),
进一步,所述的弧度形变处(3-2)的弧度范围为50-60°。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 减少了司机左侧A柱的盲区,同时又没破坏A柱的结构强度;
2) 增加了司机驾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汽车右侧示意图
图2汽车左侧示意图
图3汽车前面结构图
图4前挡风玻璃(3)的俯视图
车身1;A柱2;前挡风玻璃3;车顶4;B柱5;C柱6;右侧A柱2-1;左侧A柱2-2;A柱交接处3-1;弧度形变处3-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汽车的车身(1)包括A柱(2)、前挡风玻璃(3)、车顶(4)、B柱(5)和C柱(6),其中前挡风玻璃(3)镶嵌在A柱(2)与车顶(4)之中,在车子行驶过程中,司机主要通过前挡风玻璃(3)来观察前方面路面情况,当遇到左转弯或右转弯时,两旁的A柱(2)将会把司机的部分视野挡住。
如图2和3所示,A柱(2)由右侧A柱(2-1)和左侧A柱(2-2)组成,左侧A柱(2-2)的宽度小于右侧A柱(2-1),左侧A柱(2-2)最宽部分小于8cm,其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由于左侧A柱(2-2)较右侧A柱(2-1)窄,其对司视野的影响与正常的汽车减少很多。
如图4所示,前挡风玻璃(3)由A柱交接处(3-1)和弧度形变处(3-2)组成,其右侧与A柱(2)交接的地方为A柱交接处(3-1),左侧由于左侧A柱(2-2)比右侧A柱(2-1)窄,在弧度形变处(3-2)的弧度较前挡风玻璃(3)上其他部分大,其范围在50-60°,这样加工起来既方便,更不会因此前挡风玻璃(3)的弧度在此处的变化较大而引起视觉误差。
虽然上面的举例了一些特定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本发明,但并不意味着本发明仅局限于其中的各种细节。相反地,在等价于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和范围内可以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地在各种细节上做出各种修改。说明书中未写明的部分为本领域公知常识,未进行详细述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江涛,未经赵江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41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挖掘机链轨护板
- 下一篇:车用两侧A柱盲区消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