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9129.8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9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岩 |
主分类号: | H03K3/02 | 分类号: | H03K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300 河南省商丘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收 水蛭 脉冲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脉冲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但在水蛭养殖过程中,收获水蛭的采收十分麻烦,通常的采收方法是网捕法和挖掘法,不但费工费力,收获期也会大大延长,捕获率很低,造成养殖户不能规模集中销售。一些养殖户开始选择水泥池内饲养,但因为不具备野生环境,大部分水蛭都生长缓慢,品相差,价值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给水蛭养殖户提供更多的便利,推动水蛭养殖产业的积极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包括变压器、偏置电阻、启动电容、二极管、第一整流二极管、可控硅、储能电容、两个接地电极;所述的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反馈线圈及次级线圈;所述的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外接输入电源正极,所述的启动电容及偏置电阻的一端并联外接输入电源正极,所述的启动电容及偏置电阻的另一端并联连接所述的二极管的阴极及变压器的反馈线圈,所述的二极管的阳极外接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所述的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的可控硅的一端及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可控硅及储能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的接地电极。
上述的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其中,还包括驱动电流组件,所述的驱动电流组件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限流电阻及三极管,所述的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的变压器的反馈线圈连接,所述的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的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的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的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的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的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且所述的三极管的发射极外接输入电源负极。
上述的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其中,所述的两个接地电极分别插入在地面上。
上述的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其中,所述的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的瞬间脉冲≤1HZ。
本实用新型输入功率很低,捕捉水蛭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捕捉的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具有捕大留小的功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一人就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包括变压器1、偏置电阻2、启动电容3、二极管4、第一整流二极管5、可控硅6、储能电容7、两个接地电极8;所述的变压器1包括初级线圈9、反馈线圈10及次级线圈11;所述的变压器1的初级线圈9外接输入电源正极,所述的启动电容3及偏置电阻2的一端并联外接输入电源正极,所述的启动电容3及偏置电阻2的另一端并联连接所述的二极管4的阴极及变压器1的反馈线圈10,所述的二极管4的阳极外接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的变压器1的次级线圈11与所述的第一整流二极管5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一整流二极管5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的可控硅6的一端及储能电容7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可控硅6及储能电容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的接地电极8。
还包括驱动电流组件,所述的驱动电流组件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12、限流电阻13及三极管14,所述的第二整流二极管12的阳极与所述的变压器1的反馈线圈10连接,所述的第二整流二极管12的阴极与所述的限流电阻1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限流电阻1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三极管14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14的集电极与所述的变压器1的初级线圈9连接,所述的三极管14的发射极与所述的二极管4的阳极连接,且所述的三极管14的发射极外接输入电源负极。
所述的两个接地电极8分别插入在地面上。
所述的采收水蛭的脉冲发生器的瞬间脉冲≤1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岩,未经陈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9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膏模加温装置
- 下一篇:基于双目式红外传感器件的装配机器人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