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锁的内、外开双拉线开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5096.1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5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姜艳丽;吉姆·志坚·庄;成雁奇;职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7/22 | 分类号: | E05B17/22;E05B65/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朱俊峰 |
地址: | 45004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锁 外开双 拉线 开启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中控门锁,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的内、外开双拉线开启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门锁一般都是采用卡板、止动爪啮合结构,通过卡板和车门立柱上的锁扣配合实现车门的可靠锁紧。汽车门锁的开启则是通过拉动门锁内/外开启操纵机构带动释放机构拨动止动爪,使止动爪从与卡板啮合状态运动到释放状态,卡板在卡板簧力的作用下与锁扣脱离开。现有一般的汽车门锁的内开启机构与内手柄采用拉线结构连接,外开启结构与外手柄则采用拉杆的连接方式,拉杆连接方式不便于门锁在车门中的布置,并且外手柄在车门钣金的布置也受到空间限制,同时在汽车发生侧碰事故状况下,存在车门意外打开的危险,影响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正在作为一种消费品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于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汽车门锁作为一个安全法规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轿车的安全使用。现有汽车门锁的外开拉杆连接方式,在特殊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安全引患,已不能适应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关门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适用面广的汽车门锁的内、外开双拉线开启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门锁的内、外开双拉线开启机构,包括操纵臂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曲柄和控制曲柄转动复位的曲柄扭簧,第二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外开启臂和控制外开启臂转动复位的外开启臂扭簧,第三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内开启臂和控制内开启臂转动复位的内开启臂扭簧,曲柄分别与操纵臂、内开启臂和外开启臂顶压配合连接。
所述曲柄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凸台结构和第二凸台结构,外开启臂上设有与第一凸台结构顶压配合连接的第三凸台结构,内开启臂上设有与第二凸台结构顶压配合的第四凸台结构。
所述曲柄的一侧面设有用于保持曲柄扭簧扭力的第五凸台结构,外开启臂扭簧与外开启臂的上边缘顶压配合,内开启臂上设有用于保持内开启臂扭簧扭力的第六凸台结构。
所述外开启臂的动力输入端设有第一孔槽结构,内开启臂的动力输入端设有第二孔槽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改变了外开启连接方式,操作简便、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特别是在内、外开启传动方式上采用双输入单输出,内、外开都采取拉线连接方式,满足了全球乘用车市场对侧门锁功能的一个新要求。本实用新型使门锁内、外开启实现了拉线连接方式,并且通过双输入单输出的方式有效实现门锁开启,提高了汽车门锁操作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外开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开初始位置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开开启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开初始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开开启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的内、外开双拉线开启机构,包括操纵臂4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轴A、第二连接轴B和第三连接轴C,第一连接轴A上转动连接有曲柄1和控制曲柄1转动复位的曲柄扭簧5,第二连接轴B上转动连接有外开启臂2和控制外开启臂2转动复位的外开启臂扭簧6,第三连接轴C上转动连接有内开启臂3和控制内开启臂3转动复位的内开启臂扭簧7,曲柄1分别与操纵臂4、内开启臂3和外开启臂2顶压配合连接。
曲柄1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凸台结构11和第二凸台结构12,外开启臂2上设有与第一凸台结构11顶压配合连接的第三凸台结构21,内开启臂3上设有与第二凸台结构12顶压配合的第四凸台结构31。
曲柄1的一侧面设有用于保持曲柄扭簧5扭力的第五凸台结构13,外开启臂扭簧6与外开启臂2的上边缘顶压配合,内开启臂3上设有用于保持内开启臂扭簧7扭力的第六凸台结构32。
外开启臂2的动力输入端设有第一孔槽结构22,内开启臂3的动力输入端设有第二孔槽结构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5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