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4894.2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0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金;李志丹;杨婷;王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8 | 分类号: | C25D1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514768 广东省梅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金属 阳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镀用阳极杆,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
背景技术
在印制电路板行业电镀过程中会使用到阳极杆,阳极杆的主要目的是在镀槽的边缘将阳极悬挂起,从而保持阳极在预定好的最佳位置上,使电镀时电流的分布最均匀。而现有技术中一般PCB厂家均是纯铜管或黄铜作为阳极杆,横在镀槽的边缘来方便固定阳极,这种常规的阳极杆不仅易腐蚀,且表面容易结晶,增大了接触电阻,耗损电流,使用寿命有限、成本浪费较大、也不利于环保,更重要的是这种常规阳极杆放置位置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不能靠近镀液太近,否则结晶,被腐蚀后的物质会污染镀液,使镀层产生突起、毛刺、粗糙等严重影响镀层质量的问题。所以这种传统的阳极杆需架在镀液上方的一段距离处。这一段距离使得阳极有一部分露出镀液,不能发挥作用,浪费资源,同时使得阳极不能被固定在最佳位置,也会影响镀槽中的电流分布和镀层均匀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抗腐蚀,抗氧化、使用寿命长的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包括由纯铜制成的杆本体,其中所述杆本体沿长度方向的外壁上包裹有由与镀液不发生反应的纯金属材料制成的保护套。
上述的一种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中,所述保护套为纯金属钛保护套。
上述的一种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中,所述保护套为纯金属镐保护套。
上述的一种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中,所述保护套的内径与杆本体的外径大小相同。
上述的一种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中,,所述杆本体为圆柱形,所述杆本体直径为25mm~35mm。
上述的一种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中,所述保护套的套壁厚度为3~1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杆本体外侧壁上紧密包裹由与镀液不发生反应的纯金属材料制成的保护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的有益效果:
(1)强度和抗弯曲性能好,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支撑阳极的可靠性更高;
(2)采用轧制法生产工艺使得两种纯金属紧密结合,不会产生脱层因此具优良的导电性能
(3)耐腐蚀,抗氧化,保护套材质为纯金属钛或镐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抗氧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并可放入镀液中,不会将部分阳极露出镀液,避免浪费,能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杆本体1、保护套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双相复合即是指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材料,彼此之间没有发生反应或生成新的物质。本实用新型包括由纯铜制成的杆本体1,杆本体1为圆柱形,所述杆本体1直径为25mm~35mm。同时,杆本体1的长度不受限制,可根据生产用的不同型号镀槽的长度来生产。所述杆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外壁上包裹有由与镀液不发生反应的纯金属材料制成的保护套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2为纯金属钛保护套,适用于镀铜、镀镍和镀金电镀液。保护套2的内径与杆本体1的外径大小相同,采用轧制法生产工艺使两种金属能够完全紧密复合接连。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2的套壁厚度为3~10mm。以使保护套具有较好的防护强度,同时使用寿命更长。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相复合金属阳极杆,其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保护套2为纯金属镐保护套,适用于镀锡电镀液。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不同尺寸规格复合金属阳极杆如此类似,而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48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晶炉四循环水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相变储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