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2743.3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2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潘锡明;郑惟纲;黄知澍;李承鸿;叶时有;蒲计志;杨程光;汤士杰;洪祥富;王子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璨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H01L25/075;H01L33/48;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龙***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发光组件,尤其是指一种运用具多方向出光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透明基板而形成的发光板/发光片,并通过立设的方式,以黏接或插接而耦接于承载机构,将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组件应用于各种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照明技术的领域中,近代对于光源多以兼顾成本、环保以及节电等方向进行发展,以诉求在耗费较少能源的条件下获得较佳的照明效益,这使得发光二极管在此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光二极管除了耗电低、不含汞、寿命长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等优势外,其已普遍应用于3C产品指示器与显示设备上;而再随着发光二极管生产良率的提高,单位制造成本也已大幅降低,因此发光二极管的需求持续增加。
而若要将发光二极管或类似的发光单元实际应用于照明灯具,则仍有许多发展的空间。过去在利用发光二极管做为光源时,大多为将数个发光二极管芯片或是发光二极管排列布置于一平面且为单方向出光,或是更进一步在芯片底部设置光学反射层,以提高单个发光二极管本身的出光效率。
然而,这种布置方式对于制作大照明角度的灯具并不是很有利,因为发光二极管本身所产生的光当中,仅有部分得以往照明的方向行进,另一部分的光能则被吸收于灯具底座或是在反射的过程中损失,因此需要设置更多的发光二极管来做弥补。
另外,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灯具多是以平面的基板作为承载发光二极管的底座,因此局限了在布置发光二极管于其上的灵活性。若其将基板制作非为平面时,平躺于基板表面的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将会因基板不平整的结构而受到些许遮蔽或是阻碍,这对于减少耗能和降低成本都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发光二极管在做为照明灯具的应用上,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高可靠度的发光组件,其将承载有多方向出光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透明基板做为发光板,并将其立设于底座上,以作为一种具照明功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可将多个发光板做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排列,可增加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同时也兼顾到各个方向的出光均匀性与应用时所需光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发光装置,以灯壳做包覆,应用为灯具或广告牌,不但发光效果佳,低耗电量、不需变压器等优点也可取代传统的日光灯管。
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发光组件,其包含:一蓝宝石基板,具有一承载面;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所述蓝宝石基板的所述承载面上,而形成发光的一第一主表面;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一出光角度大于180°,且所述蓝宝石基板容许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一光线穿透至所述蓝宝石基板相对应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一第二主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蓝宝石基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00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蓝宝石基板上的一第一连接导线以及一第二连接导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位于所述承载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光线色温差异等于或小于1500K。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含一波长转换层,可选择地至少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第一主表面或所述第二主表面上,所述波长转换层至少部分吸收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光,并转换为另一波长范围的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波长转换层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直接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波长转换层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不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线的波长范围大于或等于420纳米,或所述光线的波长范围小于或等于470纳米时,所述蓝宝石基板的光穿透率大于或等于7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为若干个,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均具有一发光面,所述第一主表面或所述第二主表面的面积为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面的总面积5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璨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璨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2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