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弧线形电容式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9968.5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6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与胜;陈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线 电容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弧线形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广泛应用于如手机、媒体播放器、导航系统、数码相机、游戏设备等设备。
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其具备多点触摸的功能,备受人们的关注。现有的触摸板面板大多数直线型的平面结构,随着触摸屏产业的不断发展,可弯折的OLED屏幕在显示行业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尤其在触控手机的应用中,可弯折的OLED屏幕相对平面结构的触控面板给人以更加舒适体验,更加人性化,但是,可弯折OLED屏幕价格昂贵,成本高,因此在应用上受到局限。
再者,现有触摸屏的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一般都采用ITO(铟锡氧化物),但是因为ITO的材料特性,使其在触摸屏应用中设计的幅度范围受到局限,幅度过大容易导致透明导电层出现剥离或局部撕裂,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得采用ITO为透明导电层的触摸屏,即使具有一定弧度,但是无法达到更大的弧度,也无法在此弧度基础上再进行随意的弯曲,影响了触摸屏的使用,灵活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弧线形电容式触摸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包括依次层叠的面板层、透明导电层、透明绝缘胶层和保护层,所述的透明导电层镀于面板层上,所述的保护层通过透明绝缘胶层与面板层上的透明导电层贴合,所述的透明导电层为石墨烯薄膜层,所述的石墨烯薄膜层为弧线形结构,相应的面板层、透明绝缘胶层和保护层也为弧线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石墨烯薄膜层为可变换弧度的弹性薄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板层为热弯钢化成型的玻璃层。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薄膜层包括至少两段不同的弧度,相应的面板层、透明绝缘胶层及保护层也设置为至少两段不同的弧度。
优选的,所述的石墨烯薄膜层的弧度为0°~360°。
优选的,所述的石墨烯薄膜层的两端部相互连接,形成一闭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保护层为OCA胶层(光学胶层)、UV胶层(无影胶层)或二氧化硅薄膜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设计方案,通过将石墨烯薄膜层作为透明导电层,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弧形结构的触控面板,且弧度可设计为0°到360°,节约了成本,结构简单;采用可弯曲且具有弹性的石墨烯薄膜层,使得透明导电层更加坚硬牢固,更不易随着玻璃层弧度的变化而破裂,而且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设计好的结构再进行任意弧度的弯曲,灵活性高;而且石墨烯薄膜层是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且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充分满足触摸屏对透明导电层透明度的要求,成像更为清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弯曲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弯曲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实线部分为本实用新型本体部分,虚线部分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弯曲到A、B位置的示意图,因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导电层采用的是石墨烯薄膜层,因此可以对已经成型好的具有一定弧度的本体,进行再度变换弧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灵活使用性。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层叠的面板层1、透明导电层2、透明绝缘胶层3和保护层4,所述的透明导电层2镀于面板层1上,所述的保护层4通过透明绝缘胶层3与面板层1上的透明导电层2贴合,所述的透明导电层2为石墨烯薄膜层,所述的石墨烯薄膜层2为弧线形结构,相应的面板层1、透明绝缘胶层3和保护层4也为弧线形结构。实施例一中的透明导电层2虽然设置为单一弧度,但是,因为透明导电层2为石墨烯薄膜层,因此也可将图2的结构变换弧度。
其中,所述的石墨烯薄膜层为可弯曲的弹性薄膜层。
所述的面板层1为热弯钢化成型的玻璃层。
所述的石墨烯薄膜层的弧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0°~360°。
所述的面板层1为可弯曲的柔性玻璃层。
所述的保护层4为OCA胶层、UV胶层或二氧化硅薄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99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