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座起重机节能式共振存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1202.2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2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冬青;钟茗秋;张海宁;肖汉斌;李青夏;叶燚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88/66 | 分类号: | B65D88/6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 节能 共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适用于港口前沿散料卸货过程中,连接门座起重机的存仓装置,存仓后方连接连续输送机械传送物料和引导物流方向的,具体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固有频率的节能式共振存仓。
背景技术
存仓是接受、贮存和供给散粒物料的大型容器,在连续输送机械上被广泛的使用。散粒物料容易在存仓排料口发生起拱(散粒物料堵塞、积聚成拱形而不能进行卸料的现象),如果散粒物料含有水分,当气温降低时,物料容易结成块,也造成存仓不易卸料。解决此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人工搅拌、机械搅拌和仓壁振动等,这些方法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不利于节能减排。所以有必要通过对存仓的整个系统进行创新,降低其附加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使散粒物料顺利的从存仓排料口下落,同时减少存仓系统附加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设有存仓,与钢筋混泥土地基相连的橡胶缓冲器,装在弹簧支承架上的惯性式测振传感器,以及与钢筋混泥土地基相连的电磁铁。其中:存仓内部设有能将冲击下落的块状物料击碎的打碎架,该存仓通过弹簧和弹簧支承架支承在钢筋混泥土地基上,同时通过存仓导向架的导向作用,使得整个门座起重机节能式共振存仓构成了一个单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所述的存仓为矩形,设有中央卸料口;该存仓周围焊有弹簧支承架。
所述的存仓与存仓导向架固接。
所述弹簧为支承弹簧和辅助弹簧,其中:支承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支承架和钢筋混泥土地基相连接,辅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钢筋混泥土地基相连接。
所述存仓导向架由导向梁、调距螺栓和导向滑板组成,其中:调距螺栓和导向滑板固定在一起,调距螺栓通过导向梁上的螺纹孔与导向梁连接,通过调节调距螺栓与导向梁的相对位置来调节导向滑板与钢筋混泥土地基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通过惯性式测振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自动改变系统的刚度来改变存仓系统的固有频率,使得存仓固有频率和物料冲击存仓的激励频率接近,从而引起整个存仓共振,使物料顺利下落同时减少能耗。该方式与传统存仓系统相比,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物料下落数量,平均约增加30%以上。另外减少了单位重量物料下落时消耗的电能,在物料结块情况下可减少40%以上,没有结块情况下也能减少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门座起重机节能式共振存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存仓; 2.钢筋混泥土地基; 3.橡胶缓冲器; 4.存仓弹簧支承架; 5.支承弹簧; 6.惯性式测振传感器; 7.电磁铁; 8.辅助弹簧; 9.支撑板; 10.打碎架; 11.存仓导向架; 12.斜撑杆; 13.打碎杆; 14.导向滑板; 15.调距螺栓; 16.导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座起重机节能式共振存仓,其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存仓1、橡胶缓冲器3、存仓弹簧支承架4、支承弹簧5、惯性式测振传感器6、电磁铁7、辅助弹簧8和存仓导向架11。其中,存仓1内部设有打碎架10,能将冲击下落的块状物料打碎;存仓1通过弹簧与钢筋混泥土地基2相连接,同时通过存仓导向架11的导向作用,使得整个存仓构成了一个单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所述的橡胶缓冲器3的作用是限制存仓振动的极限位置,该橡胶缓冲器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钢筋混泥土地基2上。
所述弹簧包括支承弹簧5和辅助弹簧8,其中:支承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支承架4和钢筋混泥土地基2相连接。辅助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9和钢筋混泥土地基2相连接。
所述的存仓1为矩形,设有中央卸料口。该存仓1周围焊有弹簧支承架4,存仓1通过弹簧支撑架4利用支承弹簧5和辅助弹簧8与钢筋混泥土地基2相连接,同时存仓1与存仓导向架11固接,使得存仓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这样整个存仓构成了一个单自由度的振动系统。在存仓1内部设有将冲击下落的结块物料打碎的打碎架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1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带输送装置调宽结构
- 下一篇:用于激流孤岛的救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