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轮微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4437.0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4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伟;连周敏;卢晓;李荣;连瑞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5B9/03 | 分类号: | B05B9/03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微喷装置,属于机械工程、微电子封装和微电子元器件制作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喷装置是一种可以将液体从喷嘴喷出形成微米级液滴的喷射装置,一般可以应用在微喷点胶、微电子封装、打印成像等领域。微喷装置主要有压电式微喷、超声振动式微喷、热气泡式微喷等等。然而,现有的微喷装置在形成液滴时,外界的空气容易进入而在液滴内形成气泡,从而影响液滴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所喷射的液滴形成气泡的齿轮微喷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齿轮微喷装置,包括阀体、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阀盖;该阀体内设有容腔,该容腔设有进液口及出液口;该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相互啮合并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容腔之内,其中一齿轮的齿与另一齿轮的齿槽相互啮合后之间形成密闭的困油区;所述的阀盖封盖在阀体的容腔一侧,使该容腔形成密闭的腔室,该阀盖内设有喷射腔与所述的困油区相通,该喷射腔的出液端设有喷嘴。
所述容腔的进液口及出液口位于两齿轮啮合点的两侧,并且所述的困油区形成在所述出液口一侧。
所述的出液口通过循环通道再回流到所述容腔的进液口一端。
所述出液口的通道上设有一个用以调节出液口压力的压力调节阀。
所述阀盖内设有回流通道连通所述喷射腔与阀体的容腔。
所述阀盖上设置有用以调节喷射腔压力的节流阀,该节流阀设置在所述喷射腔处。
所述阀盖上设置有用以调节喷射腔压力的节流阀,该节流阀设置在所述回流通道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将齿轮泵的原理应用到微喷装置中,利用齿轮泵的两啮合齿轮间形成的密闭困油区以及该困油区的压力脉冲变化,使喷射腔的压力在正负压力间变化,这样在负压时可以形成回拉力将喷射出的液体拉断,喷射出的液体则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液滴。这种借助负压形成液滴的方式,相对现有仅通过正压压出液体的方式,不易形成气泡,可以保证微喷装置的性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在喷嘴前端设置节流阀或者在阀体出液口设置压力调节阀的方式调节喷射液滴的大小,调节方式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透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喷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等价回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困油区的压力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齿轮微喷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微喷装置包括阀体1、主动齿轮2、从动齿轮3及阀盖4。其中:
所述的阀体1内设有容腔11,该容腔11设有进液口12及出液口13。所述的出液口13可以再通过循环通道14再回流到所述容腔11的进液口12一端。该出液口13的通道上可以设置一个压力调节阀15,该压力调节阀15可以通过调节出口大小实现出液口压力的调节。
所述的主动齿轮2及从动齿轮3相互啮合并安装在所述阀体1的容腔11之内,其中一齿轮的齿与另一齿轮的齿槽相互啮合后之间形成密闭的困油区a。所述容腔11的进液口12及出液口13可以位于两齿轮啮合点的两侧,并且所述的困油区a可以形成在出液口13一侧。
所述的阀盖4封盖在阀体1的容腔11一侧,使该容腔11形成密闭的腔室,该阀盖4内设有喷射腔41与所述的困油区a相通,该喷射腔41的出液端设有喷嘴42,该喷嘴42的直径可以在200um左右。另外,该阀盖4内还可设置回流通道43连通喷射腔41与阀体1的容腔11,使喷射腔41内的液体流回到阀体1内。该阀盖4上还设有节流阀44,该节流阀44可以设置在喷射腔41处或者设置在回流通道43处,通过该节流阀44可以调节喷射腔41或者回流通道43的大小以实现喷射腔41内压力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4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