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3596.9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6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君;郑小花;郑青兰;王朝晖;王守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16 | 分类号: | B60N2/1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座椅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驾乘人员对汽车座椅产品在功能性方面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现有的汽车座椅的调节大多是靠背和座垫分别独立调节以及靠背和座垫整体调节两种方式,然而,汽车座椅的调节机构由于价格较高,普遍适用于中高端车型,无法在低端车型上充分利用,降低了驾乘人员的使用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节机构,其目的是在满足座椅产品舒适性、安全性、功能性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性、通用性,增强座椅调节机构在低端车型座椅上的应用,提高低端车型的竞争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上侧板、左前旋转片和左后旋转片,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左后旋转片上,另一端与齿板连接,所述的齿板通过与调节单元的啮合得到源动力;所述的左前旋转片通过弹性钢筋与右前旋转片连接,所述的左后旋转片通过弹性钢筋与右后旋转片连接。
所述的调节单元是与齿板相互配合传动的齿轮。
所述的连接杆与左后旋转片和齿板分别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节机构基于四连杆机构的原理,左前旋转片与左后旋转片以及上侧板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齿板与调节单元的啮合得到一个源动力,再利用一个一端铆接在后旋转片上,另一端铆接在齿板上的连接杆将源动力传递至左后旋转片,左后旋转片带动左前旋转片及上侧板整体一起运动,达到调高的效果;左前旋转片与右前旋转片以及左后旋转片与右后旋转片各通过一根钢管来实现左、右同步运动的目的,并通过弹性钢筋的扭转达到回位辅助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A-A方向旋转9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B-B方向旋转9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与齿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前原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调高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6中,1:上侧板;2:左前旋转片;3:左后旋转片;4:连接杆;5:调节单元;6:齿板;7:右前旋转片;8:右后旋转片。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6所示结构结合可知,该种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上侧板1、左前旋转片2和左后旋转片3,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在左后旋转片3上,另一端与齿板6连接,所述的齿板6通过与调节单元5的啮合得到源动力;所述的左前旋转片2通过弹性钢筋与右前旋转片7连接,所述的左后旋转片3通过弹性钢筋与右后旋转片8连接。
调节单元5是与齿板6相互配合传动的齿轮;连接杆4与左后旋转片3和齿板6分别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该种调节机构基于四连杆机构的原理,具体的运动传递过程为:齿轮(调节单元5)→齿板6→连接杆4→左后旋转片3。左前旋转片2与左后旋转片3以及上侧板1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齿板6与调节单元5的啮合得到一个源动力,再利用一个一端铆接在左后旋转片3上,另一端铆接在齿板6上的连接杆4,将源动力传递至左后旋转片3,左后旋转片3带动左前旋转片2及上侧板1整体一起运动,达到调高的效果;左前旋转片2与右前旋转片7以及左后旋转片3与右后旋转片8各通过一根钢管来实现左右同步运动的目的;并通过弹性钢筋的扭转达到回位辅助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35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