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拉手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5916.6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5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杰;刘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拉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拉手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开发设计中,拉手和阅读灯一般相对独立,分别安装。但是往往由于天窗运动空间的影响,后阅读灯布置较为困难,甚至最终不得不取消掉后阅读灯。
目前天窗版车身设计开发时,后阅读灯布置困难,主要存在两个技术难点:
1.后阅读灯装配在车顶内饰上,车顶内饰是软内饰,对阅读灯进行操作时,容易感到阅读灯的向上位移。
2.为了避让天窗运动,阅读灯往后布置时,易影响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把阅读灯集成在拉手上,需要对拉手的结构进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装配在车顶上的阅读灯影响后排座位空间和在操作时向上位移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拉手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拉手,包括拉手本体和与所述拉手本体固定安装的支架,所述拉手本体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架固定安装;
灯组件,所述灯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具体来说,所述基座上开有安装孔,所述灯组件卡扣在所述安装孔里。
进一步地,所述拉手本体还包括:
衣帽钩,所述衣帽钩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拉手本体包括一铰接在所述基座转轴上的手柄,所述手柄弯曲成第一空间,所述灯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内。
具体来说,所述灯组件包括:
阅读灯,所述阅读灯表面设有一灯罩;
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与所述阅读灯导电连接。
具体来说,所述衣帽钩安装在所述灯组件和所述手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拉手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拉手。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包括侧围钣金和包裹所述侧围钣金的衬顶,所述拉手本体安装在所述衬顶上,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侧围钣金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拉手,把阅读灯组件集成在了拉手基座上。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拉手可以和普通拉手一样装配在车身支架上,既起到普通拉手的作用,又起到提供照明的作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拉手装配简单,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增加整车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车身中安装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与钣金的安装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本体与衬顶的安装示意图;
图4A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本体爆炸示意图一;
图4B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本体爆炸示意图二;
图4C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本体爆炸示意图三;
图4D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本体爆炸示意图四;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本体正视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本体沿A-A向剖视图。
其中图中:1-衬顶,2-拉手本体,3-支架,4-手柄,5-衣帽钩,6-基座,7-灯组件,100-侧围钣金,101-安装孔,102-第一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拉手,包括拉手本体和与所述拉手本体固定安装的支架,所述拉手本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架固定安装;灯组件,所述灯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拉手包括一支架,还包括一拉手本体。拉手本体可拆卸安装在支架上。拉手本体包括基座和灯组件。基座固定在支架上,灯组件安装在基座上。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拉手具备普通拉手和阅读照明的作用,而且装配简单,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增加整车的市场竞争力。
支架安装在汽车车身的侧围钣金上,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支架的牢固性和可靠性。拉手本体镶嵌在包裹汽车侧围钣金的衬顶上。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汽车拉手包括支架3和支架3上安装的拉手本体2。拉手本体2镶嵌在汽车衬顶1的表面。拉手本体2和支架3装配简单,成本较低。拉手本体2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3上。这样方便安装和拆卸拉手本体2。
参照图2所示,支架3安装在汽车侧围钣金100上。这样既可以增加支架3的承受力、更加牢固,同时也容易拆卸和更换。
参照图3所示,拉手本体2安装在车顶1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59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