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水切密封条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4075.0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4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马良策;丁祎;高博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6 | 分类号: | B60J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水 密封条 结构 具有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外水切密封条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车门外水切密封条作为一种重要的车门附件,同时具有外观、防水和防尘等多种功能,是车门上不可或缺的部分。现有汽车中大多应用带有亮条的密封条,亮条和密封条的安装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亮条和密封条一体挤出;二.亮条卡接在密封条上。
第二种安装方式比较普遍,但亮条和密封条之间的卡接比较不牢固,并且卡接费力,不易控制,容易使亮条和密封条之间产生台阶和缝隙,影响车门的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水切密封条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汽车,能够使亮条和外水切密封条之间的卡接更加牢固,并消除亮条和外水切密封条之间的装配间隙和面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外水切密封条结构,设置在汽车车门窗台外侧,所述外水切密封条结构包括外水切密封条和卡接在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上的亮条,其中,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与所述亮条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亮条的两端卡接在所述凹槽上。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上设置与所述亮条相接触的唇边。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上设置有用以钩住车门外板加强板的倒钩结构,所述外水切密封条通过所述倒钩结构卡接在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上。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亮条为辊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设置在汽车车门窗台外侧的外水切密封条结构,所述外水切密封条结构包括外水切密封条和卡接在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上的亮条,其中,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与所述亮条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亮条的两端卡接在所述凹槽上。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上设置与所述亮条相接触的唇边。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上设置有用以钩住车门外板加强板的倒钩结构,所述外水切密封条通过所述倒钩结构卡接在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上。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亮条为辊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汽车车门外水切密封条结构是分体式的,外水切密封条与亮条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通过将亮条的两端卡接在凹槽上实现外水切密封条与亮条的连接,使得亮条安装省力,并且与外水切密封条的卡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水切密封条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车门外板 2亮条 3外水切密封条
4车门玻璃 5密封条倒钩结构 6车门外板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亮条和密封条之间的卡接比较不牢固,并且卡接费力,不易控制,容易使亮条和密封条之间产生台阶和缝隙,影响车门的密封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外水切密封条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汽车,能够使亮条和外水切密封条之间的卡接更加牢固,并消除亮条和外水切密封条之间的装配间隙和面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水切密封条结构,设置在汽车车门窗台外侧,所述外水切密封条结构包括外水切密封条和卡接在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上的亮条,其中,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与所述亮条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亮条的两端卡接在所述凹槽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包括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上设置与所述亮条相接触的唇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包括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外水切密封条上设置有用以钩住车门外板加强板的倒钩结构,所述外水切密封条通过所述倒钩结构卡接在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包括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亮条为辊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水切密封条结构是分体式的,外水切密封条与亮条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通过将亮条的两端卡接在凹槽上实现外水切密封条与亮条的连接,使得亮条安装省力,并且与外水切密封条的卡接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4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无级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装配式射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