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臂架及具有该臂架的泵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5263.7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3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夏晨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臂架及具有该臂架的泵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泵车技术发展过程中,泵车臂架的长度往往成为重点研究方向,臂架越长,可施工范围越广,其竞争力也就越强。但是随着臂架长度的加长,臂架的重量也将随之增加,所以需对臂架进行轻量化设计,目前已经实施的简便方法为在臂架弱应力区域和非关键承力区去除臂架材料以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
图1为现有技术具有减重孔的臂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臂架的臂架主体10上部的壁板12上开了减重孔11,经过对各种极限工况的有限元计算确定减重孔11所在的区域为弱应力区,并且该弱应力区为非关键承力区,所以在此处对臂架主体10进行开孔,去除壁板12的材料,可以达到减轻臂架重量的目的。
以上臂架开孔减重技术使得臂架主体10的末端腔体不再封闭,因此臂架主体10的末端腔体内部区域会直接与雨水接触,容易使臂架主体10的内部生锈损坏,减少臂架的使用寿命,目前的处理方法为在臂架主体10的腔体内部板材零件对接处进行施焊,对内部暴露区域进行油漆涂装防止生锈。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以上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增加了焊缝的重量,减弱了臂架开孔减重的力度;
2、臂架主体的末端腔体空间小,焊接和涂装困难,增加了大量的加工工时和人力成本,减小了生产效率。
3、臂架主体末端内部仍然会和雨水接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臂架生锈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臂架及具有该臂架的泵车,可以防止臂架的臂架主体内部因开减重孔而生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臂架,包括臂架主体,臂架主体包括设置于形成臂架主体的壁板上的减重孔,臂架还包括封闭减重孔的阻水装置,阻水装置包括:封板,封板的面积大于减重孔的面积且封板覆盖于壁板的外表面以遮蔽减重孔;密封装置,设置于封板与壁板的外表面之间,其中封板与密封装置均固定于壁板上。
进一步地,封板和密封装置通过以连接部件连接的方式和/或粘接方式和/或卡接方式固定于壁板上。
进一步地,封板和密封装置通过螺纹连接装置固定于壁板上。
进一步地,密封装置为设置于壁板的外表面和封板之间的密封垫。
进一步地,封板包括封板主体和位于封板主体的与壁板的外表面相邻一侧的卡接部件,卡接部件包括扣钩部和连接扣钩部与封板主体的连接部,壁板设置于扣钩部与密封垫之间。
进一步地,封板的与壁板的外表面相邻的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环槽,密封装置包括一一对应设置于相应的环槽内的至少一个密封圈。
进一步地,封板包括封板主体和位于封板主体的与壁板的外表面相邻一侧的卡接部件,卡接部件包括扣钩部和连接扣钩部与封板主体的连接部,壁板设置于扣钩部与封板主体之间。
进一步地,密封装置为防水密封装置。
进一步地,封板为聚氨酯封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泵车,包括臂架,其中臂架为根据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臂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臂架及具有该臂架的泵车,因利用封板和密封装置将臂架主体末端的腔体封闭,隔绝了雨水进入臂架主体内部,从根本上断绝了臂架主体内部生锈的诱因,从而可以防止臂架主体内部因开减重孔而生锈。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具有减重孔的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具有减重孔和阻水装置的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具有减重孔和阻水装置的臂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具有减重孔和阻水装置的臂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具有减重孔和阻水装置的臂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具有减重孔和阻水装置的臂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5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工位铸焊机结构
- 下一篇:混合动力变速箱的砂铸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