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鞋底以及具有该鞋底的鞋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6140.5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8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有承;黄海林;邱志强;陈绍猛;杨礼;郑志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李丽 |
地址: | 36221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底 以及 具有 鞋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鞋底。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上述鞋底的鞋子。
背景技术
鞋子舒适是人们挑选鞋子的必要考虑因素,其中,影响鞋子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鞋底。
鞋底为鞋子的主要受力部分,故鞋底的构造直接影响鞋子本身的性能。尤其对于运动员来说,对鞋子的性能有着更多的要求,不仅要求穿着舒适,而且要求鞋子在运动过程中达到有效的减震、稳定支撑的目的,从而达到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以及避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脚受到伤害。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鞋子减震主要是通过增加鞋底的厚度,加厚鞋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减震作用,但是因鞋底比较厚,导致鞋底的重量比较重,并且鞋底比较厚重不利于运动,防滑效果也比较差,将会导致鞋底的支撑稳定性比较差,而且这样的鞋底在运动时也没有助力功能,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要求,不利于应用于运动领域。
有鉴于此,如何研发一种既具有减震作用,又具有稳定支撑的鞋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鞋底,该鞋底既具有减震作用,又具有稳定支撑,并且符合人体运动学设计。此外,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鞋底的鞋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底,包括鞋基底部和鞋底支撑部,所述鞋底支撑部附着于所述鞋基底部的底面中部位置,所述鞋底还设置有自所述鞋基底部的外缘向下延伸的、具有弹性的延 伸部,且所述支撑部的底面高于所述延伸部的底面。
优选地,当所述鞋底处于无负重状态时,所述延伸部的后跟部靠近内侧的底面与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的纵面的夹角等于90度,靠近外侧的底面与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的纵面的夹角大于90度。
优选地,当所述鞋底处于无负重状态时,所述延伸部的中间部靠近内侧的底面与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的纵面的夹角小于90度,靠近外侧的底面与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的纵面的夹角小于90度。
优选地,当所述鞋底处于无负重状态时,所述延伸部的前掌部的底面与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的纵面的夹角小于90度。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包括若干横向延伸的轮状管体,各所述轮状管体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排列。
优选地,沿后跟部至前掌部方向,所述轮状管体的高度逐渐降低。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鞋基底部的一侧边缘包裹所述鞋基底部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和所述鞋底支撑部的底面均还设置有用于防滑的凹凸纹路。
优选地,所述鞋底支撑部的大小和形状为以步态过程中的压力中心曲线为基准,结合足底压力设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鞋底,包括鞋基底部和鞋底支撑部,所述鞋底支撑部附着于所述鞋基底部的底面中部位置,所述鞋底还设置有自所述鞋基底部的外缘向下延伸的、具有弹性的延伸部,且所述支撑部的底面高于所述延伸部的底面。
由于鞋基底部的外缘设置有延伸部并且鞋底支撑部的底部高于延伸部的底面,当穿着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的鞋子时,首先鞋子的延伸部先与支撑面接触,形成与支撑面接触的第一区域,并且由于延伸部设于鞋基底部的外缘区域,延伸部也更容易向各个方向发生形变,从而可以实现鞋子第一阶段在横向和纵向的减震;然后,当鞋底承受的压力继续增加时,延伸部的压缩变形变大,进而鞋底支撑部也将会接触支撑面,此时鞋底支撑部与延伸部共同形成与支撑面接触的第二 区域,这时不仅可以通过延伸部和鞋底支撑部的形变共同完成鞋子第二阶段的减震,而且延伸部和鞋底支撑部共同形成支撑面有利于在降低鞋底的穿着高度的情况下,增大鞋底的支撑面积,实现对穿着者更加稳定的支撑,保障运动者的自身安全。
另外,使用本实用新型中鞋底的设计也更加符合人体运动学设计原理,延伸部结构受力时更容易发生形变,可以提供人体跑动时蹬伸反弹力,有利于穿着者在运动中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鞋底处于无负重状态时,所述延伸部的后跟部靠近内侧的底面与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的纵面的夹角等于90度,靠近外侧的底面与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的纵面的夹角大于90度;该结构可以提高后跟部的缓冲,并且在承受压力变形完成后,更有利于与支撑部形成平面结构,共同完成稳定支撑,增加支撑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6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涡流式急速冷冻机
- 下一篇:负压电极导联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