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小杂粮收割机的切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2138.0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1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聚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杂粮 收割机 切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杂粮收割机的切割器。
背景技术
小杂粮是小品种谷物、豆类和薯类的总称,在有机食品和保健食品中占重要地位,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杂粮收获季节性强,人工作业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收获损失大。当前小杂粮收获一直沿用传统的、低层次、低效益的手工劳动,收获机械化水平几乎是零,小杂粮收获机械化已成为主要研究内容。
农作物机械化收获分为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方式。目前欧美国家联合收割机的基本机型是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其他作物(如玉米、大豆、油菜等)可通过换装专用割台和脱粒部件实现,未见小杂粮作物联合收获的研究报道。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联合收割机收率分别到80%、30%、5%以上,而小杂粮类作物,由于种植面积小,集约化程度低,不适合联合收获,目前基本上采用人工分段收获。我国用于分段作业的收割机主要是稻麦型收割机,这些收割机也能兼收部分生理特性与稻麦相同的小杂粮如莜麦等,但大多数小杂粮类似于灌木类植物,分叉多且茎秆坚硬,传统稻麦型收割机难以适应。
传统切割器的护刃器装在护刃器梁上,定刀铆在护刃器护舌下,动刀铆在动杆上,动刀杆装在护刃器的凹槽内,虽然这种护刃器在田间遇到石头、铁丝、硬树根等杂物时,可以对切割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对胡麻、豆类等分叉作物护刃器很容易因钩挂产生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不易堵塞的用于小杂粮收割机的切割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小杂粮收割机的切割器,包括动刀片、定刀片、定刀梁、动刀杆、压忍器和摩擦片,所述动刀片设置在所述定刀片上部,所述定刀梁设置在所述定刀片下部,所述动刀杆设置在所述动刀片上部,所述压忍器设置在所述动刀杆上部,多个所述摩擦片重叠后设置在所述压忍器和所述定刀梁之间,所述压忍器、多个所述摩擦片和定刀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具体地,所述定刀梁上每隔50mm设置有一个8mm×8mm的方孔。
具体地,所述定刀片为齿纹刃45mm×60mm异型刀片,所述动刀片为齿纹刃50mm×80mm异型刀片。
具体地,所述动刀片和所述定刀片均为合金钢刀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用于小杂粮收割机的切割器的结构简单、效率高、造价低、不易被多开叉的作物堵塞,并且工作可靠,能够适应多种农作物的收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小杂粮收割机的切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小杂粮收割机的切割器的A-A剖面图。
图中:1-动刀片、2-定刀片、3-定刀梁、4-动刀杆、5-压忍器、6-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小杂粮收割机的切割器,包括动刀片1、定刀片2、定刀梁3、动刀杆4、压忍器5和摩擦片6,动刀片1设置在定刀片2上部,定刀梁3设置在定刀片2下部,动刀杆4设置在动刀片1上部,压忍器5设置在动刀杆4上部,多个摩擦片6重叠后设置在压忍器5和定刀梁3之间,压忍器5、多个摩擦片6和定刀梁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定刀梁3上每隔50mm设置有一个8mm×8mm的方孔。
定刀片2为齿纹刃45mm×60mm异型刀片,动刀片1为齿纹刃50mm×80mm异型刀片。
动刀片1和定刀片2均为合金钢刀片。
使用本实用新型用于小杂粮收割机的切割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切割器的定刀片2安装在定刀梁3上,动刀片1安装在动刀杆4下面,整个切割器敞开,直接作用于作物,较好地解决了切割器钩挂堵塞问题,同时定刀片2选用齿纹刃45mm×60mm异型刀片,动刀片1选用齿纹刃50mm×80mm异型刀片,变传统的砍切、滑切为锯切,提高了对坚硬茎秆的切割能力。定刀梁3的后部每间隔50mm有一个8mm×8mm的方孔,可根据作物行距调整扶禾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聚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聚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21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