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射式液晶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4677.1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3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智强;崔贤植;严允晟;李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液晶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面板,尤指一种反射式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带有背光源的液晶面板在强光下显示会变得模糊无法分辨,并且由于使用背光源会增加功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反射式液晶面板通过反射环境光来实现显示效果,能够大大降低功耗,节省能源。如图1所示,现有反射式液晶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液晶层105和彩膜基板106,彩膜基板106上设有偏光片107,液晶层105设置在彩膜基板106和阵列基板之间,阵列基板包括玻璃基板101、反射电极102、绝缘层103和透明电极104。现有的反射式液晶面板为如图1和2所示两电极结构,透明电极104位于反射电极102上部,通过反射电极102和透明电极104形成的边缘电场驱动液晶旋转,受反射电极和透明电极设置位置的影响所形成的边缘电场场强较小,不利于液晶旋转,从而影响了液晶面板的透光率。如果想提高液晶面板的透光率,只有在反射电极102和透明电极104上施加更高的电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率高、驱动电压低的反射式液晶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反射式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液晶层和阵列基板,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玻璃基板、反射电极、绝缘层、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反射电极设置在玻璃基板上,所述绝缘层设置在反射电极上,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设置在绝缘层上,并且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交替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上所施加电压大于等于所述反射电极上所施加电压,所述反射电极上所施加电压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上所施加的电压。
进一步,所述彩膜基板外侧设置有偏光片。
进一步,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为施加正压的正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为施加负压的负电极。
进一步,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上所施加电压的绝对值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包括连接部和多个条形部,多个条形部平行间隔排列,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分别与各条形部的一端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薄膜晶体管与数据线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包括连接部和多个条形部,多个条形部平行间隔排列,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分别与各条形部的一端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薄膜晶体管与数据线相连。
进一步,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沿同一方向相对设置,并且所述正电极的条形部和所述负电极的条形部交替设置。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两电极的结构变为反射电极和两透明电极交替间隔设置的三电极结构。相比两电极结构的反射式液晶面板,两透明电极之间所形成的电场也能对液晶旋转起作用,在原有边缘电场和两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共同作用下驱动液晶,更有利于液晶的旋转,从而提高了液晶面板的透光率,并且达到相同透光率所采用的驱动电压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两电极反射式液晶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两电极反射式液晶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射式液晶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射式液晶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4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