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测量桥梁预应力筋张拉力的轮辐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4096.8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8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叶剑波;郝金杰;闫俊花;刘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益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4 | 分类号: | G01L5/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海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01 | 代理人: | 田文其 |
地址: | 05004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桥梁 预应力 拉力 轮辐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辐式传感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测量桥梁预应力筋张拉力的轮辐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阶段多数桥梁张拉设备在测量张拉力时,是在液压系统管路中安装液压传感器或在液压系统管路中安装压力表,根据液压传感器反馈的压力数值及压力表显示的数值,然后按照压力与张拉力的对照表,换算出张拉力,这样得出的张拉力数据,会因为液压系统压力稳定性及系统内泄等因素的影响,数值的准确性差异很大。
也有少部分张拉设备测力时是用普通环式结构的传感器进行测力,普通环式结构的传感器是正应力传感器,输出数据时,虽能直接显示力的数值,但随着施加力的增大,环式传感器与千斤顶之间的过渡垫板接触部分会产生局部变形,施加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加力点的变化会引起较大的输出灵敏度变化。双向加载时,灵敏度一致性差,抗偏心载荷与横向载荷的能力差,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现传感器需要有较大的高度或宽度,传感器体积相应增大。体积增大造成施工时操作空间减小,加大了高空作业施工的难度;同时重量大幅度增加,原施工单位起吊千斤顶用的吊具安全系数就无法保证;传感器高度增大,预应力筋就要加长,会相应增加施工方的成本,对施工时设备的稳定性也会产生影响,给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敏度高、体积小的用于测量桥梁预应力筋张拉力的轮辐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是:
用于测量桥梁预应力筋张拉力的轮辐式传感器,包括轮毂、轮箍、轮辐、应变片、接线盒;所述的轮毂中心沿轴向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桥梁预应力筋外形适配并能够满足其无阻碍顺利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
为满足预应力筋的顺利通过,保证测力结果的精确,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通孔为圆柱形通孔。
应变片的固定可以采用较为常见的现有技术的方式,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较为常见的是,应变片分别固定在与轮毂及轮箍连接处的轮辐两侧。
固定方式通常采用的形式是,所述的应变片分别粘接固定在与轮毂及轮箍连接处的轮辐两侧。
更为优选的结构形式是,所述的轮辐的侧部为曲线或弧线中的一种。
为实现对于应变片的防护,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轮辐的表面设置有胶封。
接线盒设置于轮箍的圆周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刚性好,传感器能在工作状态下保持稳定,弹性体在负荷作用下的弹性位移小,对外界振动的干扰不敏感,具有较高的固有频率;
2、简单合理的整体性结构,弹性体为一个整体,可以避免紧固松动、焊接变形给数据带来的影响;
3、抗偏载:对作用力位置的变化和干扰力的影响不敏感;
4、具有低外型结构:低外型结构可以增强抗侧向力的能力,使工作状态稳定;
5、由于轮辐式传感器属于剪应力传感器,剪应力与梁的弯矩无关,仅仅是剪力的函数,剪力不随外力作用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输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数值显示直观准确。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轮箍;2、胶封;3、轮毂;4、轮辐;5、应变片;6、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所作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的整体技术构造如图示,其中用于测量桥梁预应力筋张拉力的轮辐式传感器,包括轮毂3、轮箍1、轮辐4、应变片5、接线盒6;所述的轮毂3中心沿轴向开设有圆柱形通孔,该圆柱形通孔与桥梁预应力筋外形适配并能满足其无阻碍顺利通过。
应变片5分别粘接固定在与轮毂3及轮箍1连接处的轮辐4两侧。
更为优选的结构形式是,所述的轮辐4的侧部为弧线。
轮辐4的表面胀紧配合有胶封2。
接线盒6设置于轮箍1的圆周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益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益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4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离子风节能器
- 下一篇:一种泡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