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侧翻可变刚度减振垫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7534.8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4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安民;郭正波;胡志海;彭少飞;何正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9/68 | 分类号: | E01B9/6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侧翻 可变 刚度 垫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铁路轨道上的减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变刚度、防侧翻和防爬行的减振垫板,属于轨道交通减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轨道结构中的钢轨和轨枕之间通常采用弹性垫板吸收振动能量,起到一定的降噪的作用。如今,采用的弹性垫板大多都为橡胶垫板制成,而橡胶耐候性相对较差,在热、氧、紫外线和雨水等因素的作用下,橡胶垫板的使用寿命会大大降低,在火车高频作用下,会加速橡胶的老化过程,导致过早发黏失效,材料的失效将直接导致垫板静刚度变化,进而影响列车的平稳性,同时橡胶垫板的弹性变形较大,造成扣件松动,影响到行车安全。
我国铁路绝大多数是客货共线,各种速度兼容,根据现有轨道特点,当客运列车和货运轻载或空载时,轨道应具有较高的柔顺性即较小刚度以保证列车的舒适性,当货车重载通过时,轨道提供较大的刚度以保证货物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弹性垫板普遍采用沟槽或凸台结构,通过改变沟槽或凸台的尺寸和密度来实现刚度的变化。对于橡胶垫板而言,若通过此种方式来调整刚度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且密度过大将严重影响垫板使用寿命;而对于热塑性弹性体垫板,此种方式虽然可以满足不同的刚度需求,但板体布满沟槽或凸台,或虽未布满但内部结构无刚度变化缓冲设计,长期的刚度变化易造成垫板的塑性形变,尤其是重载线路。
在复线铁路的区间正线、单线铁路的重车方向、长大下坡道上和进站时的制动范围内易发生线路爬行,并往往引起轨缝不匀,轨枕歪斜等现象,对线路的破坏性很大,甚至造成偏离钢轨跑道,危及行车安全。目前,主要采用在轨道中安装穿销式防爬器和防爬支撑来阻止钢轨爬行,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耐疲劳性能优异、刚度可变、易回弹、防侧翻、可有效减缓钢轨爬行以及增大列车运行的平稳、舒适和安全性能的防侧翻可变刚度减振垫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侧翻可变刚度减振垫板,包括本体、凸台、和通槽;所述凸台包括高凸台和矮凸台,所述高凸台的台高大于矮凸台;所述高凸台和矮凸台相互错位呈阶梯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网状结构;所述本体下表面纵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挡肩;所述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四周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宽度和高度与减振垫板的静刚度要求相适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的形状可以为圆台、方台、三角棱台或其他多边棱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肩内部为实心结构或相间中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横向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置在所述本体上表面两端的加强筋与矮凸台等高,其余设置在所述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加强筋与高凸台等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置在所述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加强筋的数量相差一条,使得所述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加强筋相互错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块在与铁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底与本体表面相平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槽的横截面为一圆弧。
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耐疲劳性,提高垫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和更换频率,节省了更换时的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铁路的运用能力,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有效减缓钢轨爬行,形变平缓易回弹,大大增加了列车运行的平稳、舒适和安全性能,可广泛应运于客运、货运等各种轨道交通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挡肩,2.高凸台,3.缓冲块,4.矮凸台,5.通槽,6.加强筋,7.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7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精密监测轨道几何参数变化的装置
- 下一篇:精制棉碾压气缸无级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