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前叉吸收能量实验的立管固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4336.6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4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峰;朱玲玲;钱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产品安全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黄珩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前叉 吸收 能量 实验 固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管固定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吸收能量实验的立管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图2、图3以及图4,如其中的图例所示,自行车前叉立管包括自行车立管11和连接于自行车立管11上的自行车前叉12,自行车前叉12上设置前叉脚121,自行车在进行自行车前叉吸收能量的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自行车立管11进行固定,然后在前叉脚121上挂上重量在1Kg以下的轻型滚轮13,使花鼓轴安装部位吸收垂直方向40J的能量后,确认自行车前叉立管的各个部位有无裂缝、破损以及永久变形量,以此检测自行车的前叉吸收能量,传统的立管固定机构包括一固定支架21和一套筒22,套筒22设置有卡箍孔221和固定孔222,固定支架21设置有承载槽211、固定螺孔212以及定位孔213,通过固定螺栓23连接固定孔222和固定螺孔212,从而使套筒22固定于固定支架21上,固定支架21通过定位孔213固定于工作台上,自行车立管11部分插设并固定于卡箍孔221中,自行车立管11的剩余部分设置于承载槽211中,自行车立管11只能被初步固定,当前叉脚121受力时,由于自行车立管11与卡箍孔221之间具有安装间隙,因此自行车立管11很容易翘起,不能受到水平的作用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牢固且拆装方便的自行车前叉吸收能量实验的立管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行车前叉吸收能量实验的立管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自行车立管,包括固定支架和固定压块,所述固定支架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固定压块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接并且夹持所述自行车立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间隙对接并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弧度与所述自行车立管的弧度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V形槽,所述V形槽外切于所述自行车立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为V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弧度与所述自行车立管的弧度相匹配;所述V形槽外切于所述自行车立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为V形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弧形槽;所述V形槽外切于所述自行车立管;所述弧形槽的弧度与所述自行车立管的弧度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支撑全部所述自行车立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夹持部分所述自行车立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槽口。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一、通过在固定支架上设置第一凹槽,在固定压块上设置第二凹槽,将自行车立管卡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接形成的卡箍结构中,固定牢固,拆装方便;二、通过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行间隙对接,当自行车立管卡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存在间隙,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自行车立管,且如果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发生磨损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螺栓的作用下,还可以很牢固的固定自行车立管;三,将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设置为弧形槽或V形槽,弧形槽的弧度与自行车立管弧度相同,V形槽外切于自行车立管,可以更牢固的卡箍自行车立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自行车前叉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立管固定机构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的立管固定机构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统的自行车前叉吸收能量实验的立管固定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立管固定机构中固定压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立管固定机构中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行车前叉吸收能量实验的立管固定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1.自行车立管 12.自行车前叉 121.前叉脚 21.固定支架 211.承载槽 212.固定螺孔 213.定位孔 22.套筒 221.卡箍孔 222.固定孔 23.固定螺栓 31.固定支架 311.第二凹槽 312.固定螺孔 313.定位孔 32.固定压块 321.第一凹槽 322.固定孔 33.固定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产品安全检验所,未经昆山产品安全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43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支撑体
- 下一篇:金属型低压铸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