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交通工具的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3121.2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7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耀钦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陈践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交通工具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尤指一种折叠交通工具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抬头,为达节能减碳的目标,越来越多民众以自行车、电动机车或是电动助踏车作为代步的轻型交通工具,而各式各样的代步交通工具中,以具有随身携带、收藏不占空间等功能的折叠自行车或是折叠电动机车、助踏车为一般代步工具的主流。
上述折叠交通工具主要是在车架的适当处设置有折叠结构,使该折叠交通工具得以选择性地折叠并使整体体积缩减,如此一来,可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并搭乘各类大众交通工具、置于行李箱、或置于汽车的后备箱中,达到便于携带的目的。并且,因该折叠交通工具的整体体积缩减,相对的也可减少收藏所需的体积空间。
然而,现有技术的折叠交通工具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具有需要立即改善的缺陷,由于该现有技术的折叠交通工具利用一般快拆机构来达到该折叠交通工具收折和展开之间的定位功效。该快拆机构包括一个快拆杆和一个束件,该快拆杆穿设于该束件且具有一个凸轮部,该快拆杆的凸轮部选择性地抵靠该束件,使得该束件选择性地束紧该折叠交通工具以达到定位功效。使用者需要扳动并旋转快拆机构的快拆杆,使得该快拆杆相对于该束件旋转。但是这种收折方式重复相同旋转快拆杆动作过于繁复,且快拆杆还有脱落或遗失的可能性,对使用者来说并不便利与快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交通工具的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使得折叠交通工具可以快速的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变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本体、一个后叉与一个定位机构。该本体设有一个第一枢接端,该本体在该第一枢接端设有一个枢接部,该本体远离该第一枢接端的一端能够连接一个坐管,该坐管远离该本体的一端能够连接一个座垫;该后叉设有一个第二枢接端,该后叉的第二枢接端枢接于该本体的第一枢接端,该后叉远离该第二枢接端的一端能够枢接一个后轮,该后叉在该第二枢接端设有一个连接部,该连接部设有一个连孔;以及一个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引导件与一个止动件,该引导件连接在该本体的枢接部并设有一个顶部、一个开孔、两个侧部、一个滑槽与两个导槽,该开孔形成于该顶部,该两个侧部分别纵向延伸形成于该顶部的两个不同端,该滑槽形成于该两个侧部与该顶部之间并与该开孔连通,该后叉的连接部滑设于该滑槽,每一个该导槽分别形成于一个该侧部,一个轴件穿设于该连接部的连孔与该两个导槽,该止动件穿设于该引导件的开孔,该止动件设有两个侧面,该止动件能够相对该开孔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选择性地抵靠该后叉的连接部。
当该止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止动件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抵靠该后叉的连接部,使得该后叉定位于该本体并且无法相对该本体枢摆。
当该止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止动件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脱离该后叉的连接部,使得该后叉能够相对该本体枢摆。
该枢接部设有一个通孔,该本体在该枢接部形成一个容槽,该容槽设有一个内壁面,该引导件设置于该容槽,该引导件的顶部抵靠该容槽的内壁面,该枢接部的通孔、该本体的容槽、该引导件的开孔以及该引导件的滑槽互相连通。
该止动件设有一个身部和一个头部,该身部与该头部互相连接,该身部穿设于该枢接部的通孔、该引导件的开孔以及该引导件的滑槽,该两个侧面形成于该头部的两个不同端面,该定位机构还包括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套设于该止动件的身部,该弹性件的两个不同端分别抵靠于该容槽的内壁面与该止动件的头部。
该定位机构还包括一个扳动件,该扳动件一端连接于该止动件的身部远离该头部的一端,该止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扳动件抵靠该本体的枢接部,该止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扳动件远离该本体的枢接部。
该定位机构还包括一个扳动件,该扳动件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止动件的身部远离该头部的一端,该扳动件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本体的枢接部。该引导件以螺锁的方式连接于该本体的枢接部并容置于该本体的容槽。
该滑槽和该两个导槽呈圆弧状。
该止动件的头部横截面与该引导件的开孔横截面互相对应并且呈方形。
该本体的枢接部的两个不同侧面分别延伸形成一个第一枢接耳,每一个该第一枢接耳设有一个第一枢接孔,该后叉在该连接部的两个不同侧面分别延伸形成一个摆臂,每一个该摆臂邻近该第二枢接端分别延伸形成一个第二枢接耳,每一个该第二枢接耳设有一个第二枢接孔,每一个第一枢接孔与一个第二枢接孔相对应,两个固定机构分别穿设于该每一个第一枢接孔与每一第二枢接孔,使得该后叉枢接于该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耀钦,未经王耀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3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