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的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0020.1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2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吕景林;赵剑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保捷锻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5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4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温的齿轮。
背景技术
齿轮的用途很广,是各种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零件,如机床、飞机、轮船及日常生活中用的手表、电扇等都要使用各种齿轮。齿轮的种类很多,有圆柱直齿轮、圆柱斜齿轮、螺旋齿轮、直齿伞齿轮、螺旋伞齿轮、蜗轮等。其中使用较多,亦较简单的是圆柱直齿轮,又称标准圆柱齿轮。有关齿轮渐开线的形成、模数、压力角等参数将在有关课程中介绍。这里主要介绍圆柱直齿轮的加工方法,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成形法,就是利用与被切齿轮齿槽形状完全相符的成形铣刀切出齿形的方法,如铣齿;另一种是展成法,它是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动齿轮的相互啮合运动而切出齿形的加工方法,如滚齿和插齿(用滚刀和插刀进行示范)。下面介绍用铣床加工齿轮的方法。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齿轮模数O.004~100毫米;齿轮直径由1毫米~150米;传递功率可达上十万千瓦;转速可达几十万转/分;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秒。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就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中国古代实用新型的指南车中已应用了整套的轮系。
由粉末冶金齿轮和塑料齿轮组合而成的双层齿轮,目前主要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加工。加工时,先加工粉末冶金齿轮,然后将粉末冶金齿轮作为嵌件压入塑料齿轮的模具内,最后再注塑加工塑料齿轮。这种双层齿轮在工作时,粉末冶金的内孔直接与金属轴接触,工作时金属齿轮与金属轴之间会产生的较大的摩擦力,一旦工作时间较长,摩擦产生热量就容易使塑料齿轮产生变形,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的齿轮,避免了金属齿轮与金属轴直接接触,解决了摩擦生热的问题,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高温的齿轮,所述耐高温的齿轮包括齿轮主体,轴承套和从动齿轮,所述齿轮主体和所述从动齿轮都是由粉末冶金制成,所述齿轮主体表面设有轴孔,所述从动齿轮表面也设有轴孔,所述轴承套一端固定在所述齿轮主体的轴孔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孔上,所述轴承套是由塑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粉末金属包括铜、钴、镍、铁和碳化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包括聚氯乙烯和酚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高温的齿轮,避免了金属齿轮与金属轴直接接触,解决了摩擦生热的问题,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高温的齿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齿轮主体,2、从动齿轮,3、轴承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的齿轮,所述耐高温的齿轮包括齿轮主体1,轴承套3和从动齿轮2,所述齿轮主体1和所述从动齿轮2都是由粉末冶金制成,所述齿轮主体1表面设有轴孔,所述从动齿轮2表面也设有轴孔,所述轴承套3一端固定在所述齿轮主体1的轴孔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从动齿轮2的轴孔上,所述轴承套3是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说明,所述粉末金属包括铜、钴、镍、铁和碳化钨,所述塑料包括聚氯乙烯和酚醛,所述塑料轴承套通过模具在金属齿轮的轴孔表面注塑而成。通过一次成形和精整工艺,不需要其他后处理工艺,可以完全达到尺寸精度要求,尤其是齿形精度。因此,与用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制造相比,在材料投入和制造上都大大减少,它是体现粉末冶金特点的典型产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高温的齿轮,避免了金属齿轮与金属轴直接接触,解决了摩擦生热的问题,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保捷锻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保捷锻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0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