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7900.3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2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约书亚考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思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利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车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结构,详而言之为一种能减轻自行车整体重量以降低成本需求,并进一步增加后轮的缓冲力道,其提供较佳的骑乘动作及增加骑乘速度。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政府提倡节能减碳的推行,以及面临高油价的时代来临,上班族以骑乘自行车为代步交通工具上下班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化,更有许多自行车骑者也纷纷利用假日休闲期间,相约至自行车铁马车道骑乘,不仅能沿路欣赏优美风景、呼吸新鲜空气又能享受到运动休闲的乐趣,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不定期举行自行车竞赛等相关活动,而自行车的车架更为不可或缺的结构体,因此,许多自行车业者也纷纷重视自行车车架的强度及质量,进而对自行车车架结构方面上不断研发及创新,主要其目的是让自行车骑者在骑乘中,能顾及到行车安全上的重要考虑。
除此之外,自行车在任何场合上最讲究的无非为轻巧,尤其是在竞速上对重量上更是计较,但是现今在自行车骑乘的路面上并无法达到全平整的状态,以提供骑乘者拥有最佳的骑乘环境,如此一来在骑乘自行车时,容易受到路面凹凸不平的影响,造成车架或自行车上的零件因受到颠簸震动而产生坏损、断裂等情况发生,因此,如何将自行车轻量化,以及避免车架或零件的坏损已成为相关业者最重视的方向。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377363自行车主支架,其包括数连接头及数连接管,而各连接头以连接管连接,该连接头具有连接套管,且连接管的一端穿套固定在连接套管内,而连接管与连接套管以紧固装置固定,该连接头成型设有连接套管,用于将相邻连接头连接的连接管的连接端直接穿套固定,使连接头与连接管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行车支架整体的抗变形能力,增加其结构的安全性,且加工组装非常方便,并且由于没有焊接处,所以整体较美观,同时采用了紧固装置,可以使整体更紧密连接,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上述为公知的自行车车架形态,为了因应前述所提到如何使自行车轻量化,以及避免车架或零件因颠簸路面而过度震动坏损、断裂等情况,因此在车架的设计上请参阅图5所示,通过连接管8的设置形态以撑持整体自行车在骑乘时的稳定,可是,此种车架的形态上,位于后三角处的连接管8容易因长时间必须承受路面颠簸所产生的震动拉扯,且震动方向具多方向性的,所以,后三角处的连接管8容易由连接处断裂,造成整体车架的坏损。因此,相关业者必须再进一步思考该如何改良与改进,才得以免除上述所提的缺失,并符合大众所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结构,能增加自行车后轮与车架所承受的震动力,并进一步减轻车架整体的重量,以提供骑乘者有较佳的骑乘方式,以及降低成本上的耗费,其在于改善公知技术上,各连接管组接所形成的车架在长时间骑乘于颠簸路面上时,易会由各连接管连接处产生断裂,而导致更换及维修上成本增加等缺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结构,其包括有一前支架及一后下叉,该前支架包括有一中空上管,且上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头管以及一立管,又在头管与立管间连接有一下管,该头管、下管与立管为中空设置,又该上管、头管、下管及立管围设形成有一架空间;该后下叉组设于前支架,而后下叉的一端组设在立管连接下管的一端,而另一端则朝自行车后轮方向延伸并与后轮相组接。
作为优选方案,该头管连接上管的一端凹设有一上缺槽,而连接下管的一端则凹设有一下缺槽,又该上缺槽由头管外径缘朝立管方向至上管管壁的距离大于下缺槽由头管外径缘朝立管方向至下管管壁的距离,另设有一组孔由上缺槽槽底贯穿头管至下缺槽槽底。
作为优选方案,该上缺槽的槽壁向立管方向凹设呈圆弧面,且该头管由上缺槽的一端朝下缺槽方向呈渐宽。
作为优选方案,该后下叉进一步包括有一组接部及二连接组接部的中空侧臂管,且该二侧臂管相对应设置,而该二侧臂管与组接部形成有一组装空间,该组装空间由组接部的一端至该二侧臂管末端呈渐宽,而自行车后轮与该二侧臂管相枢组并位于组装空间。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侧臂管枢接自行车后轮的一端各剖设有一沟槽。
作为优选方案,该后下叉的组接部进一步贯设有一通孔,而该前支架的立管接连下管的一端另开设有一次通孔,又该通孔与次通孔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该立管外周侧对应头管的一面进一步组设有一容置架,且该容置架位于架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思国际有限公司,未经爱思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7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装在楼梯上的夜光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