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型汽车前座椅后固定点用加强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7765.2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0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谢有浩;阚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丰扬子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15 | 分类号: | B60N2/015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林飞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汽车 座椅 固定 加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轻型汽车前座椅后固定点用加强板。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的安全性不仅在于其自身的机械强度,也在于其与车身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在车辆急刹车或者正面碰撞时,座椅各固定点需承受很大的拉力,特别是装有安全带锁扣的座椅后固定点,如果后固定点强度不足被拉穿的话,将导致座椅前翻,从而使安全带失去保护乘员作用;之外,前翻的座椅还会挤压乘员造成更大伤害。为解决此问题,大部分汽车座椅的各固定点一般都有加强梁或者加强板。但采用加强梁的方法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制造加强梁的工艺复杂,成本高,且会增加整车重量;二是受汽车地板结构的限制,包括微型或小型车在内的部分车型无法用加强梁。为此的替代方案是改用加强板。但现有车型的加强板一般都是一块平板,或者仅为增加几个加强筋的平板,在突发应力的瞬时作用下存在不能分散应力的弊端,即该结构的加强板的强度不能满足汽车安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加强板不能合理分散突发应力、不能满足行驶安全要求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型汽车前座椅后固定点用加强板,其具体的结构为:
轻型汽车前座椅后固定点用加强板,在基板1顶面的中部设有方台2,方台2的中部设有一贯穿螺纹孔3;所述基板1向四个方向延伸形成四个延伸板4,相邻两个延伸板4的相邻侧边竖直向下延伸并水平连接成为一个固定板5,即在基板1上形成四个固定板5。
此外,四个固定板5均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固定板5与基板1相距8mm;基板1及固定板5的厚度为1.5mm。
有益的技术效果为
本产品可将突发的应力均布于四个加强筋及四个固定板上;经实验检测,采用本结构加强板进行连接的座椅所能负担的承受力是采用普通单板结构的座椅能负担的承受力的5倍;座椅的后固定点被固定在本产品方台的贯穿螺纹孔内,确保座椅后固定点不被拉穿,满足安全性要求;本产品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成本低廉,满足微型、小型车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主视图。
图6为图3的仰视图。
图中序号为:基板1、方台2、贯穿螺纹孔3、延伸板4、固定板5、加强筋6。
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轻型汽车前座椅后固定点用加强板,在基板1顶面的中部设有方台2,方台2的中部设有一贯穿螺纹孔3;所述基板1向四个方向延伸形成四个延伸板4,相邻两个延伸板4的相邻侧边竖直向下延伸并水平连接成为一个固定板5,即在基板1上形成四个固定板5。此外,四个固定板5均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固定板5与基板1相距8mm;基板1及固定板5的厚度为1.5mm。使用时,将汽车前座椅后固定点固定在贯穿螺纹孔3内,将固定板5与车体相连接。
实施例2
参见图2,轻型汽车前座椅后固定点用加强板,在基板1顶面的中部设有方台2,方台2的中部设有一贯穿螺纹孔3,详见图3和图4;所述基板1向四个方向延伸形成四个延伸板4,相邻两个延伸板4的相邻侧边竖直向下延伸并水平连接成为一个固定板5,即在基板1上形成四个固定板5,详见图5和图6。此外,每个延伸板4上均设有一条向下凹的加强筋6,详见图5。四个固定板5均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固定板5与基板1相距8mm;基板1及固定板5的厚度为1.5mm,详见图4和图5。使用时,将汽车前座椅后固定点固定在贯穿螺纹孔3内,见图2,将固定板5与车体相连接,参见图2和图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丰扬子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长丰扬子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77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焦的LED灯体
- 下一篇:缸内防转活塞式导向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