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洋流发电用水上漂浮基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8666.8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2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强;谢玉琪;张红旭;杨伟涛;徐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洋流 发电 水上 漂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具体说,是用于安装洋流发电装置并能漂浮在河流、海上的洋流发电用水上漂浮基台。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海洋中拥有人类急需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因此,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趋势。而海洋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都长都需要在海上设置大型的作业平台,这种作业平台可以为作业人员的生产生活和设备的安放提供临时场所。
传统的海上作业平台只要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固定式平台通常是在海底安装立柱,再将作业台安装在立柱顶端,其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但是,这类平台一旦建好就难以移动并重复使用,灵活性较差,而且由于受到立柱长度和刚性的限制,通常仅能在水深200米以内的海域使用。活动式平台就是一个在海上漂浮的平台,其结构与舰船相似,体积较小,吃水深度小,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但是其整体稳定性通常较差,不适合在风浪较大的海域使用。近些年来,人们又提出了一种半潜式平台,它是一种浮动式的平台结构,其底部通过缆索和锚牵拉在海床上,吃水深度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收起缆索和锚,可利用牵引装置(如舰船)移动至任何海域使用,灵活性较强。但是,这种半潜式平台需要在其下部安装大量的下潜体,这会对洋流的流动产生较大的阻碍,不能适用于洋流发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洋流发电用水上漂浮基台。这种漂浮基台,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和灵活性,可在较深的海域使用,而且可适用于洋流发电。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洋流发电用水上漂浮基台的特点是包括浮动体,浮动体底部连接有竖向布置的浮筒,浮筒对应的浮动体上有舱口,舱口上有盖板,浮动体底部除浮筒以外的位置有浮力舱,浮力舱的高度小于浮筒的长度;所述浮筒上有洋流管道,洋流管道从浮筒内水平穿过,且洋流管道的外壁与浮筒的筒壁间呈密封固定连接,洋流管道下方的浮筒内有隔板,隔板四周与浮筒内壁间呈密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浮筒至少有两个,它们呈并排状连接在浮动体底部,所述洋流管道从所有浮筒内穿过。多个浮筒可增加整个基台的稳定性,且浮筒内的洋流管道上都可安装水轮机进行洋流发电,可提高整体的发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洋流管道至少有两个,它们呈并排状穿过浮筒。并排式的洋流管道设计可提高基台的稳定新,在洋流经过洋流管道时,使得基台沿洋流管道纵向中心线两侧的重量几乎保持均等,而不会出现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浮筒外侧固定有绞盘,绞盘上绕有缆索,缆索一端连接在绞盘上,另一端连有锚。利用缆索将锚放入海底,使其勾住海床,可以使该基台呈相对固定的漂浮在既定位置,利用漂浮的缓冲作用减小海水和风力的冲击对基台造成的损坏,增加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浮力舱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它们布满在浮动体底部。所述浮动体上有开口,开口上有舱盖。浮动体上开口的数量不多于浮力舱的数量,且开口均至少与一个浮力舱相连通。在部分浮力舱出现损坏进水的情况下,整个基台不会全部进水而使得系统沉没。而且,维修人员可通过舱盖和开口进入损坏的浮力舱,对其进行维修。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洋流发电用水上漂浮基台釆用浮筒加浮力舱的结构,中心浮筒下部是成倒扣的水杯状扣在水中,下部是海水,上部是空气,而浮筒的大小可以根据整个基台的重量设计,使其足以支撑整个基台,即在保证提供一定浮力的同时,可通过该浮筒增加整个基台的稳定性。而且,浮动体下的浮筒隔板上及浮力舱内可用于安放设备,即绝大多数设备都位于海面以下(约70%重量在海面下),海浪和风力的冲击对基台造成的影响很小,可进一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采用漂浮式的结构设计,可避免在海底安装立柱,便于基台的移动和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另外,在该基台的底部浮筒上设置洋流管道,将其与增速管道和水轮机配合使用,可在减小对洋流流动阻碍的情况下,产生较大的发电量,非常适于洋流发电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洋流发电用水上漂浮基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8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转筒式尾气排放装置
- 下一篇:绳轮出绳端设阻打滑同步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