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制车轮轮辐斜压毛刺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4054.3 | 申请日: | 2013-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9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翁汇红;周昕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0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制 车轮 轮辐 斜压 毛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轮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制车轮轮辐斜压毛刺模具。
背景技术
车轮是汽车的安全部件,其生产主要包括四大工艺,即轮辐工艺、轮辋工艺、总成工艺和油漆工艺。轮辐加工是通过多个工序加工而成的,即:落料拉伸、成型、切边、冲风孔、压风孔毛刺、打钢印和精整。压风孔毛刺就是将通过冲切形式形成的风孔周边的毛刺通过挤压的方式去除。
在压风孔毛刺过程中,传统轮辐压风孔毛刺模具是将轮辐正向放在下模上,此时轮辐风孔正好处在下模凸台上,当上模向下压轮辐时,凸台顺势将风孔进行倒角去毛刺处理。这种倒角去毛刺方式不能使风孔处毛刺得到均匀挤压,有时某些部位得不到挤压。这将会造成轮辐风孔处的质量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同时大大降低了轮辐的疲劳寿命,使车轮的使用性能无法得到满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钢制车轮轮辐斜压毛刺模具,使轮辐风孔周边能得到均匀挤压,改善轮辐的质量,并且轮辐的疲劳寿命提高了4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制车轮轮辐斜压毛刺模具,包括,下模架,与压机工作台面相连接;导柱,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一侧,与下模架过盈配合;上模架,其一侧连接所述导柱,上模架连接于压机工作滑块,并沿导柱随压机工作滑块上下移动,实现上、下模架合模;上、下模架接触面之间设限位块,确保上模架下行位置;下模垫块,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端面中部,并与下模架相连接;下模,设置于所述下模垫块上并与其相连;上模垫块,连接于上 模架下端面中部;其还包括,上模,其上端设一与所述上模垫块宽度匹配的凹槽,凹槽底部中央连接于上模垫块下,上模上端一侧与所述上模架之间设弹簧;相对的上模另一侧对应轮辐风孔位置设斜向通孔,且,该斜向通孔与轮辐风孔垂直;上顶模,其下部设置于所述上模的斜向通孔内,上顶模上端连接于所述的上模垫块;压毛刺冲头,其上端连接于所述的上模斜向通孔内的上顶模下;并受上顶模带动在上模的斜向通孔内滑动。
进一步,所述的弹簧为橡皮弹簧。
又,所述的上模架对应上模两侧的下端面设L形支撑杆,所述的上模两侧设可架设于L形支撑杆上的凸耳。
再有,所述的上模垫块下端面中央凸设一定位块,对应的,所述上模凹槽底部中央设与之配合的定位孔。
钢制车轮轮辐斜压毛刺模具操作步骤;
将轮辐反向放在下模上,启动液压机,上模架随液压机滑块向下运动,上模同时随上模架向下运动,并逐渐接触轮辐并压紧。与此同时,当上模架向下运动时,斜压压毛刺冲头向外不断伸出并逐渐接触到轮辐风孔开始挤压风孔处的毛刺,当上下模完全合模后,完成斜压毛刺动作。在整个压毛刺过程中,冲头伸出的长短可以通过限位控制,从而实现控制压毛刺的深度,以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现有轮辐压风孔毛刺模具,在压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压毛刺的方向与冲风孔的方向不一致,不能有效将冲风孔后的毛刺完全去除,不能达到产品质量及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斜压毛刺模,实现了压风孔毛刺的方向与冲风孔的方向一致,能使冲头的型面完全与风孔的型面贴合,使风孔周边的毛刺能均匀得到挤压,消除了传统模具挤压不均匀的缺陷,同时还压实了冲裁端口,大大提高了车轮轮辐的疲劳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钢制车轮轮辐斜压毛刺模具,包括,下模架1,与压机工作台面相连接;导柱2,设置于所述下模架1一侧,与下模架1过盈配合;上模架3,其一侧连接所述导柱2,上模架3连接于压机工作滑块,并沿导柱2随压机工作滑块上下移动,实现上、下模架合模;上、下模架3、1接触面之间设限位块4,确保上模架3下行位置;下模垫块5,设置于所述下模架1上端面中部,并与下模架1相连接;下模6,设置于所述下模垫块5上并与其相连;上模垫块7,连接于上模架3下端面中部;其还包括,上模8,其上端设一与所述上模垫块7宽度匹配的凹槽81,凹槽81底部中央连接于上模垫块7下,上模8上端一侧与所述上模架3之间设弹簧9;相对的上模8另一侧对应轮辐100风孔101位置设斜向通孔82,且,该斜向通孔82与轮辐风孔101垂直;上顶模10,其下部设置于所述上模8的斜向通孔82内,上顶模10上端连接于所述的上模垫块7;压毛刺冲头11,其上端连接于所述的上模8斜向通孔82内的上顶模10下;并受上顶模10带动在上模8的斜向通孔82内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9为橡皮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4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