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动力叉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4163.9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9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金波 |
主分类号: | B66F9/22 | 分类号: | B66F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叉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动力叉车,尤其是一种具有手摇动力升降和电力升降的手推叉车,该叉车为手推叉车的一个原创型产品,专门针活动空间小、以及可能无电力供应的复杂工作环境,属于运输设备类,主要应用于仓储、工业和农业的物品搬运。
背景技术
叉车是运输行业的重要设备,是推车、门架和货叉为工作装置的自行式装卸搬运机械,一般用于装卸和码放较大的货物。叉车具有体积小、结果紧凑、重量轻、操作方便灵活、噪音低、污染小的优点,可以再工作环境复杂的空间作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叉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叉车的主要用途是进行装卸,堆垛以及短途的搬运工作。由于叉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可以很方便的操作,又有较强的适用性,所以工厂车间、仓库码头、铁路车站它都是不可缺少的搬运工具。然而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发现现有的叉车存在一个缺陷:当工作量较大的时候,频繁的升降货物非常耗费工人体力,并且搬运速度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人为的手动操作设备严重浪费了企业的劳动资源,这样就会间接的加大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样也加大了操作工人的劳动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器设备已经成为生产企业的主流,如何更有效合理的利用电器设备是当今每个企业应该关注的问题,然而手推叉车现在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目前市场现有的叉车货叉升降动力还都是依靠手摇或者脚踩 的人力,这样的低效率机械已经无法满足工厂企业的需求。综上所述,目前用于装卸和搬运的叉车行业,针对叉车装卸和搬运过程中,存在设备落后并且需要大量体力操作控制、装卸速度方面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问题,但在先有生产加工设备中都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为了更好地解决叉车的电动升降和装卸效率的情况下诞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装卸和搬运叉车,在叉车货叉的升降耗费体力大和搬运效率底等问题,本发明人积累多年从事本领域工作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终得本实用新型的产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动力叉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整个液压油路上有两套动力系统,分别为电动油路系统和手动油路系统,电动油路系统是由额定电机作为动力源,电机带动齿轮泵工作,齿轮泵从油箱抽油,抽取的油经过单向阀输进油缸,油缸工作产生大又平稳的竖直动力,从而带动叉车的货叉向上提升,手动油路系统是由手动泵作为动力源,在手动泵和油箱、油缸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单向阀,人力摇动手动泵向油缸供油,从而完成动力输出使叉车的货叉向上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适用性广,高精确度,运行稳定安全的一种双动力叉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油缸、油箱、手动下降阀、电动系统和手动系统,油缸和油箱由液压管道连接在一起,在油缸和油箱的液压管道上设置有手动下降阀,电动系统由电机和齿轮泵组成,在齿轮泵和油缸之间的油路上安装有电动系统单向阀,手动系统由手动泵和手动系统单向阀组成,所述手动系统单向阀有两个,分别为上路手动系统单向阀和下路手动系统单向阀,上路手动系统单向阀设置在手动泵和油缸之间的油路上,下路手动系统单向阀 设置在手动泵和油箱之间的油路上。为避免发生压力过大造成对泵体的损坏,在油路管道上安装压力电子保护开关,当压力超过一定值的时候开关自行关闭,切断电机电路,泵体停止工作,从而起到保护泵体的作用。控制核心为按钮开关,电源接入出安装有漏电断路器。
为了缓解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动力叉车的主要优点是:
1.适用范围广,可以在无电源的场合操作,又可以通过电力操作减少体力劳动。
2.机构设计合理,灵活轻便,减少复杂繁重的操作结构,通过简单的电机控制达到节省人力的效果。
3.结构紧凑轻巧,使用维护方便,流通能力大。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下图1为一种双动力叉车液压油路原图。
下图2为一种双动力叉车动力系统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金波,未经黄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41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