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并360°旋转的移动测量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5458.1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星华;何永华;曾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7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360 旋转 移动 测量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升降并360°旋转的移动测量平台,具体为用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可手动或自动360旋转/升降式平台,属移动测量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车载移动测量与检测装置受车体高度及道路运输条件的局限,测量单元是固定式安装在离地≤3米车体顶板上,这种测量单元固定式安装的有利之处是标定方便,精度高且相对节约了装置成本,其不足之处是对外物的移动扫描受角度和高度限制,采集到的激光点云和图像信息存在缺失或不全,从而对后期的点云建模造成影响,若将测量单元加高固定安装在车顶板上,则因载车超高,对非测量状态下载车在道路上的正常行驶造成影响。
一种可升降并360°旋转的移动测量平台安装移动测量单元,通过电动或手动方式将安装在该平台上的测量单元升至离地~10m高度后再进行测量作业的方式成为必要,这样可有效避开遮挡,无死角,可定点转扫,适应各类复杂环境(如作业人员不易到达区域的野外勘测、农村地籍调查、山地地形测量、厂区场馆建模等),且无需搬站,数据无需拼接,一次转扫能获取周边一平方公里的地理信息数据,具有机动性强、性价比高等特点,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所提出问题,设计一种可升降并360°旋转的移动测量平台,是一种手动/自动升降杆+旋转云台装置,安装在该装置上的测量单元可升高至离地~10米高度进行全方位360°范围内的测量作业,还可按设定俯仰角任意调整测量单元进行扫描。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的测量平台可降至车顶板上定位,或者是穿过车顶板而降至车体内部,有利于储存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升降并360°旋转的移动测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平台包括测量单元、旋转云台、电动升降杆;所述测量单元定位安装在旋转云台上,所述旋转云台定位安装在电动升降杆上端,所述电动升降杆定位安装在载车上;非工作状态时的电动升降杆处于缩回位置,所述旋转云台及云台上的测量单元位于载车顶板上,工作状态时的电动升降杆、旋转云台及测量单元垂直升高并定位在车顶以上至离地10m高度范围内。其有益效果是:处于高位状态的测量单元工作中可有效避开遮挡,适应各类复杂环境作业;无需搬站,数据无需拼接,一次转扫能获取周边一平方Km的地理信息数据,机动性强、性价比高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并360°旋转的移动测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缩回位置时的旋转云台及云台上的测量单元或者是位于载车车体内部。其有益效果是:更有利于测量单元等精密仪器的储运及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杆处于缩回位置时载车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杆处于缩回位置时载车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杆处于升高位置时载车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杆处于升高位置时载车后视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载车,2—升降杆,3—旋转云台,4—测量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并360°旋转的移动测量平台,包括测量单元4、旋转云台3、电动升降杆2及载车1。测量单元4定位安装在旋转云台3上,旋转云台3定位安装在电动升降杆2的上端,电动升降杆2定位安装在载车1上;非工作状态或者是载车行驶过程中将进行外出作业时,电动升降杆2处于缩回位置,旋转云台3及旋转云台3上的测量单元4位于载车1顶板上,也可是缩回至载车1车体内部;工作状态时的电动升降杆2、旋转云台3及测量单元4垂直升高并定位在车顶以上至离地10m高度范围内。
由于测量单元4要工作在一定的高度,测量单元4结构装置的安装及加工误差会造成测量单元4在升降杆垂直方向出现偏心,在风载荷的作用下,测量单元4将存在一定幅值的晃动和窜动,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必须消除该影响,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防护方案是:通过测量单元中的IMU(惯性测量单元)实时记录测量单元4的精确位置信息,然后在数据的后处理中将这种晃动带来的误差消除掉。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成功解决了升降杆对整车配重、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保证了整车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54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