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座椅悬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5364.6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2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耿金裕;海宝善昭;王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樱木工贸有限公司;宝树脂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50 | 分类号: | B60N2/50;B60N2/16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5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悬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特别是诸如卡车、公共汽车、拖拉机结构以及运土设备、叉车和工业车辆的工作车辆中,驾驶员要花大量时间坐在驾驶座上,且常常长距离驾驶或在不平坦的底面上驾驶,因此驾驶座椅具备悬架装置。悬架装置设计用于隔离低频振动,低频振动可对驾驶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引起背部不适或肾病,且还会影响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
座椅悬架装置内具有上下伸缩机构,上下伸缩机构的主轴内通常设置弹簧装置来减少低频振动,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弹簧装置常常会卡死,本身使用寿命也很短,维修和更换很不方便,并且实际减振效果不佳,驾驶员很容易疲劳。
另外,传统的座椅悬架装置结构复杂,减振效果不佳,很容易损坏,从而对驾驶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座椅悬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座椅悬架装置,包括下框架、位于所述下框架上方的上框架以及连接于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的上下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一主轴,所述主轴包括主轴本体、阻挡部以及与所述阻挡部相对的顶触部,所述顶触部设于所述主轴本体上,所述阻挡部与所述顶触部之间设有橡胶体。
本方案还包括用于从外部调节所述悬架装置高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上下伸缩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阻挡部为具有方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外壳体,所述顶触部为具有方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内壳体,所述筒状内壳体以及筒状外壳体依次套设于所述主轴本体外,且所述筒状内壳体的四个外壁分别与所述筒状外壳体的四角相对,所述橡胶体为四条轴向设置的胶条,其设于每个外壁以及相应的角之间。
所述阻挡部为具有三角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外壳体,所述顶触部为具有三角形径向截面的筒状内壳体,所述筒状内壳体以及筒状外壳体依次套设于所述主轴本体外,且所述筒状内壳体的三个外壁分别与所述筒状外壳体的三角相对,所述橡胶体为三条轴向设置的胶条,其设于每个外壁以及相应的角之间。
所述下框架以及上框架均由四条框边拼接而成,呈矩形。
所述上下伸缩机构还包括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第三枢轴以及至少一个伸缩臂;
所述主轴、第一枢轴、第二枢轴以及第三枢轴均与所述下框架以及上框架的前后框边平行,且所述主轴位于所述下框架的前侧,其主轴本体的两端与所述下框架的两侧框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枢轴位于所述下框架的后侧,其两端与所述下框架的两侧框边前后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枢轴位于所述上框架的前侧,其两端与所述上框架的两侧框边固定,所述第三枢轴位于所述上框架的后侧,其两端与所述上框架的两侧框边前后滑动配合;
所述伸缩臂包括第一臂以及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相互对称交叉设置,交叉处相互铰接,且所述第一臂的前端与所述主轴本体固定,其后端与所述第三枢轴铰接,所述第二臂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枢轴铰接,其后端与所述第一枢轴铰接。
所述伸缩臂为两个,每个伸缩臂的第一臂的前端与所述主轴本体的端部固定,该第一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三枢轴的端部铰接,每个伸缩臂的第二臂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枢轴的端部铰接,该第二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枢轴的端部铰接。
所述下框架以及上框架的左右两侧框边上均设有导轨,所述第一枢轴的两端与所述下框架上的导轨前后滑动配合,所述第三枢轴的两端与所述上框架上的导轨前后滑动配合。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旋调螺丝以及传动件,所述下框架的前侧框边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旋调螺丝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其螺柱头与所述传动件固定,所述传动件设于所述主轴的阻挡部上。
所述下框架与所述上框架之间设有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主轴内设置了胶条,使用寿命长,不容易损坏,并且大大提高了减振效果,不会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伸缩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轴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樱木工贸有限公司;宝树脂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上海樱木工贸有限公司;宝树脂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53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集热系统内刚性垫板支撑结构
- 下一篇:微波能高温气氛热处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