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精密设备的运输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4364.4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8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廷庆;冯斌;郭如勇;成渝;汤洪明;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丰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38 | 分类号: | B65D85/38;B65D8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111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精密 设备 运输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精密设备运输减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运输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低温技术、超导技术、磁体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飞速进步,磁共振成像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医学影像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磁共振成像设备通常由磁体系统、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他辅助设备等五部分构成。磁体系统是提供静磁场;梯度系统是提供线性度良好、可达到高梯度磁场强度、并可快速开关的梯度场,以便动态地、依次递增地修改主磁场的磁场强度,实现成像体素的空间定位和层面的选择,产生梯度回波,施加扩散加权梯度场,进行流动补偿,进行液体的流速相位编码;射频系统是发射射频脉冲,使磁化的质子吸收能量产生共振,并接收质子在弛豫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而产生磁共振成像需的信号。
目前精密设备均须通过汽车、火车、飞机等运载工具,把其运输到目的地,一般也只是在设备的包装货盘的周围垫放泡棉,减震效果不佳,尤其对于较重的大型设备,泡棉的弹性在较强冲击力下会失效,起不到减震的效果。精密设备在运输的颠簸过程中较易损坏,导致工作性能的下降,甚至无法使用。在陆地上,对于较重的大型精密设备来讲,一般会选择国外进口的气垫车来运输,但运输成本相当高。由于整个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重量主要集中在磁体系统上,磁体系统的重量一般在几顿以上,泡棉橡胶的减震效果不佳,磁体系统又不能承受过大的震动冲击,因此为了保证磁体系统不会出现问题,比如外部的震动冲击使得某些部件形变位移导致热短路、甚至某些部件损坏导致真空破坏等等,就采用物流公司的国外进口气垫车来运输磁共振成像的磁体系统运输,运输成本相当高。
一般支撑式的隔震体系的传递率计算公式如(1)式:
(1)
其中,隔振体系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如(2)式:
(2)
为传递率,为阻尼比,为外界干扰频率,为隔震体系固有频率,为隔震体系支撑方向总的刚度,为隔震体系支撑方向参与震动的质量。
将磁共振成像的磁体系统固定放置在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上,再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普通卡车上运输,就可以实现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大型精密设备运输时,尤其是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运输,对设备起到减震保护功能,以避免震动冲击造成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型精密设备运输减震装置,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框架的底面和上设置有底面减震系统,在所述的框架的侧面设置有侧面减震系统。
在所述的框架包括内框基座和外框基座,所述的底面减震系统和侧面减震系统设置在所述内框基座和外框基座之间。
所述的底面减震系统为弹簧隔振器或者空气弹簧减震器,所述的底面减震系统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布在框架的底面上。
所述的侧面减震系统为钢丝绳减震器,在框架的四个侧面上均布置有两个所述钢丝减震器。
在所述的外框基座上还设置有顶盖。
本实用新型运输减震装置包括内框基座、减震系统、外框基座以及顶盖。内框基座通过减震系统与外框基座连接,需运输的设备重量通过内框基座,传递到减震系统,最终承重在外框基座上,最后整体吊装到卡车上,再将外框基座固定在交通运输工具上。设备高宽比大于1且重心过高时,减震系统在设备重心以上位置的部分起到减小水平方向的震动和水平晃动,防止设备的倾倒,加强了稳定性。减震系统有一定的阻尼,从而抑制弹性振荡,最终使得整个减震装置达到满意的隔震效果,保证设备安全的运输。
减震系统可以选用弹簧隔振器,空气弹簧减震器和钢丝绳隔振器,等其中空气弹簧减震器的隔震效果较好且一般竖直放置使用,钢丝绳减震器的抗冲击效果较好,安装角度较随意,安装方便,弹簧隔振器的隔震和抗冲击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同时要考虑固定方式难易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与设备的连接安装方式灵活简单,可以反复使用,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精密设备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丰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丰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4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的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
- 下一篇:用于形状感测光纤的尖端反射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