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源被动探测空中飞行目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8003396.1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6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尚合;胡小锋;刘卫东;魏明;王雷;樊高辉;朱利;张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26 | 分类号: | G01S5/26;G01P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被动 探测 空中 飞行 目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静电信息实现空中飞行目标无源被动探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利用测试系统对空中飞行目标(1)产生的静电信息(2)进行宽带接收和分频处理;第二步,利用时间延迟估计模块(9)对实测数据在不同测试频段上进行时间延迟估计;第三步,利用目标定位信息处理模块(10)对空中飞行目标(1)进行定位。该方法基于空中飞行目标在飞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静电信息作为探测信号,利用宽带接收天线、带通滤波器组和工控机组成测试系统对静电信息进行探测接收,通过宽带接收和分频处理的方法充分利用飞行目标所产生的宽带静电信息,有效抑制背景噪声的干扰影响,可以实现对空中飞行目标的远距离无源被动探测和定位跟踪。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源被动探测空中飞行目标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目标静电信息的无源被动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有源探测雷达向外发射的电磁波易于遭到敌方侦收和截获,其战场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而采用被动工作方式的无源探测雷达,由于其本身不发射电磁波,具有可寂静探测、隐蔽性好、反隐身、抗干扰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
现有无源被动探测技术提供了利用飞行目标自身携带的辐射源(如雷达、通信、应答机、导航等电子设备)实现被动探测或利用第三方辐射源(如广播电台、电视台、通信台站、导航与定位卫星等)经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实现被动探测等技术方案。此类技术方案在飞行目标实施无线电静默、或第三方辐射源遭受打击、无线电静默不可用时,将无法有效发挥其探测预警能力,从而在实际的军事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空中飞行目标(包括隐身飞机、一般喷气式飞机、直升机、导弹等)来说,因各种原因所产生的静电信息始终存在,无法完全消除。因此,利用空中飞行目标产生的静电信息作为探测信号,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无源被动探测技术中辐射源存在静默的问题,从而为空中飞行目标的无源被动探测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但与现有无源被动探测技术常用的窄带信号不同,飞行目标产生的静电信息属于宽带信号,在较宽的测试频段内均有能量分布,现有的无源被动探测技术还无法满足对此类静电信息的探测需要。因此,针对空中飞行目标产生的静电信息,研究其测试方法,并根据测试结果实现目标的无源被动探测将具有显著的优点和十分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静电信息对空中飞行目标进行无源被动探测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静电信息实现空中飞行目标无源被动探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利用测试系统对空中飞行目标产生的静电信息进行宽带接收和分频处理,其中:
测试系统包括多个宽带接收天线、多个带通滤波器组以及工控机;
各宽带接收天线采用相同的结构,并按照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进行摆放;
空中飞行目标产生的静电信息通过宽带接收天线转换为脉冲电压信号;该脉冲电压信号属于宽带信号,在较宽的测试频段内均有能量分布,但在不同测试频段的能量大小有所不同;
每个带通滤波器组均由多个参数一致的带通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器组成;宽带接收天线与带通滤波器组之间通过长度相同的同轴线缆进行连接;
第二步,利用时间延迟估计模块对实测数据在不同测试频段进行时间延迟估计;
时间延迟估计模块集成在数据处理软件中,其内置时间延迟估计算法,可对任意两组实测数据进行时间延迟估计,从而可以计算得到不同宽带接收天线之间的相对时间延迟;时间延迟估计模块给出了接收信号通过不同带通滤波器组后,在不同测试频段上的时间延迟估计结果;
第三步,利用目标定位信息处理模块对空中飞行目标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80033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