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链霉菌属菌种所产的化合物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46189.4 申请日: 2013-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3694127A 公开(公告)日: 2014-04-02
发明(设计)人: 蒋秋龙;杨志钧;钱秀萍;戈梅;饶敏;罗敏玉;殷瑜;毛文伟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07C229/36 分类号: C07C229/36;C12P13/04;A61P35/00;C12R1/465
代理公司: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代理人: 王毓理;王锡麟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霉菌 菌种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链霉菌属菌种所产的化合物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最高等的放线菌,有发育良好的分枝菌丝,菌丝无横隔,已报道的有千余种,广泛分布于有机物丰富、酸度和含水量适中的土壤中,营好氧性腐生生活,对土壤中复杂有机物的矿化发挥重要作用,是最重要的抗生素生产菌,例如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和井冈霉素等。有的可产生工业用蛋白酶、葡萄糖异构酶或维生素B12等。

癌症或肿瘤是动物和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获得有效和安全的施用于患有癌症病人的抗肿瘤剂,人们已经付出并且还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寻找抗肿瘤活性物质是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关于革兰氏阳性细菌Streptomyces labedae代谢产物的研究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链霉菌属菌种所产的化合物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发酵后能够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从自然环境中分离获得了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labedae)HCCB11431菌株,该菌株于2013年8月14日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内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日期为2013年8月14日,保藏编号CGMCC No.8025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两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其次提供了生产该两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的链霉菌属菌株,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两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式(A)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为H或‐CH3

上述式(A)所示的化合物包括如下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式(II)所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链霉菌属CGMCC No.8025菌株(Streptomyces labedae)所产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I)

上述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3‐乙酸基‐4‐甲氧基‐5‐苯甲基)‐2‐氨基丙酸;即3‐(3‐acetoxy‐4‐methoxy‐5‐methylphenyl)‐2‐aminopropanoic acid,该式(I)所示的化合物经检测具有抗肿瘤活性。

上述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经正离子电喷雾质谱检测,显示其准分子离子峰为:m/z268.1166[M+H]+,分子式为C13H17NO5,经红外光谱、BrukerAvance II‐4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测定样品的氢谱、碳谱及相关二维谱(HMQC谱、H‐H COSY谱、HMBC谱)检测后,通过解析,确定了该化合物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归属,得到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链霉菌属CGMCC No.8025菌株(Streptomyces labedae)所产的另一种式(II)所示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II)

上述的式(II)所示的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3‐乙酸基‐4‐羟基‐5‐苯甲基)‐2‐氨基丙酸;即3‐(3‐acetoxy‐4‐hydroxy‐5‐methylphenyll‐2‐aminopropanoic acid,该式(II)所示的化合物经检测具有抗肿瘤活性。

上述的式(II)所示的化合物,经正离子电喷雾质谱检测,显示其准分子离子峰为:m/z254.1022[M+H]+,分子式为C12H15NO5,采用BrukerAvance II‐4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测定了样品的氢谱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并与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H谱比较发现,除了氧甲基(δH3.73)在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中消失外,其它H谱数据基本一致,表明该化合物比式(I)所示的化合物少了氧甲基,其它结构与式(I)所示的相同,为一种新的化合物。通过解析,确定了该化合物氢原子的归属,得到了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61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