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9537.7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1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应烙;李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76 | 分类号: | C07D311/76;C12P17/06;A01P13/00;C12N1/14;C12R1/77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21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螽斯肠道共生菌菌株及其新活性代谢产物的制备和除草应用。
背景技术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是我国典型的恶性入侵杂草,严重危害旱田农作物,影响作物产量。化学除草剂曾是防治反枝苋危害的主要措施,但化学除草剂的长期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诸多负面影响。在人类渴求安全有效、无污染的新型除草剂的背景下,高效、环保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昆虫共生菌是一类研究较少的特殊环境微生物。相对于陆生土壤来源微生物,它具有广泛的来源和丰富的多样性,同时共生菌在与寄主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特性和代谢途径,是新活性代谢物的理想来源。
一种现有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式1所示;在文献Ma S M,Zhan J,Xie X,et al.Redirecting the cyclization steps of fungal polyketide synthas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8,130(1):38-39中有相应告知,但是未见有除草活性及其他任何用途报道。
菌株F.Proliferatum(FJ648201)在农业生产中是一种作物致病菌,能引起玉米穗腐病(卢维宏、黄思良、司胜娟,等;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F.Proliferatum能产生伏马毒素,对畜禽和实验动物可引起各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毒理(Molecular biodiversity of mycotoxigenic fungi that threaten food safety.Int.J.Food microbiol.2013,167,57-66)。
公开号为101928672A的专利告知了:层出镰刀菌能诱导龙血树产生血竭。
公开号为103271022A的专利告知了:肿腿蜂携带层出镰刀菌能用于防治杨十斑吉丁虫幼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姬志勤发表的文章告知了:苦皮藤内生真菌层出镰刀菌的代谢产物对多种农业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杀菌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酮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一种镰刀菌ZS07(Fusarium proliferatum ZS07),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3257。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保藏号为CCTCC NO:M2013257的镰刀菌ZS07(Fusarium proliferatum ZS07)接种于ME培养基上,于摇床上,在160~200rpm(较佳为180rpm)、27.5~28.5℃(较佳为28℃)培养2~3天,得种子液;
2)、将种子液接种于ME培养基中(一般而言,将10ml的种子液接种于350~450ml的ME培养基),在160~200rpm(较佳为180rpm)、27.5~28.5℃(较佳为28℃)发酵6.5~7.5天(较佳为7天);得发酵液;
3)、将步骤2)所得发酵液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为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真空浓缩干燥(于0.1个负压的真空度,45℃干燥30-50分钟),得粗浸膏;
4)、将步骤3)所得粗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分段,采用二氯甲烷/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所述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依次为100:0、100:1、100:2、100:4、100:8、100:16、100:32;从而分别得到7个洗脱部分F1~F7;
5)、将洗脱部分F2浓缩(蒸馏浓缩)后重结晶,得到聚酮类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改进:ME培养基为:麦芽提取物20g、蔗糖20g、蛋白胨1g,蒸馏水定容至1L。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聚酮类化合物的用途:作为除草剂。
作为本发明的聚酮类化合物的用途的改进:抑制反枝苋幼根的生长。
本发明采用培养皿-滤纸片法测定新化合物对反枝苋种子幼根的抑制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9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