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力学增强型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5176.9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8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武;赵斌;何丹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16 | 分类号: | C01B3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力学 增强 二氧化硅 凝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凝胶类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力学增强型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SiO2气凝胶作为一种特殊的纳米多孔材料具备很多优异的特性,如:低密度、高表面积、高光学透明度、低折射率和极低的热导率等。由于这些特殊的性质,SiO2气凝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很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如切伦科夫探测器、墙体和窗户的保温、储热设备和声阻抗材料等。但其本身骨架脆、结构松散、强度低等特点限制了该材料在多方面的应用,如:承载应用,特别当外部负载超过断裂应力时。
因此,目前很多研究工作围绕着调控SiO2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展开,最常用的方法是增加气凝胶的密度提高骨骼强度,即通过增加SiO2湿凝胶中前驱体的总量进而提高二次粒子之间的连接点来实现。Frick和等人进行过大量相关研究。不过这种常用的方法并不十分方便和有效,材料内部易脆的孔结构和较低的光学透明性没有明显提高SiO2气凝胶的性能。此外,SiO2气凝胶最终的物理性能受前期制备参数的影响比较明显,这被很多研究人员关注并试图解决,以控制溶胶-凝胶法合成材料的孔隙结构,并同时取得较高性能二氧化硅气凝胶。Meador, Rao, Leventis, Pajonk等通过优化溶胶-凝胶工艺中如凝胶、老化、收缩等因素以加强SiO2气凝胶的网络,提高其主链的骨架强度。虽然他们在制备高性能的SiO2气凝胶方面已经做了众多的工作,但改善SiO2气凝胶结构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调控微观结构进而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力学增强型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新性的提出溶胶混凝法,水热处理技术,快速凝胶方式并结合乙腈超临界干燥,制备出力学性能增强的SiO2气凝胶块体,其具备完全不同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
一种力学增强型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两步溶胶-凝胶法配制二氧化硅溶胶:
第一步先以硅源、溶剂、不足量的水和适量催化剂混合,混合液在85℃下洄流20小时以实现充分混合并提高水解速率,然后95℃时蒸馏4小时去除反应生成的溶剂,获得部分水解、部分缩聚的硅溶胶(CS);其中硅源、溶剂、去离子水、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6-1:0:1-20:0.1-1.5:1-5×10-5;
第二步反应是根据所需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密度将CS与非醇有机溶剂、水和氨水混合,其体积比为1: 5-30:1.1-1.6:0.02-0.03;混合液经充分水解后获得二氧化硅溶胶,然后将溶胶倒入模具中,约20分钟后经缩聚反应形成均匀透明的二氧化硅凝胶;
(2)溶胶混凝胶法制备混合二氧化硅溶胶:
先将高浓度的二氧化硅溶胶和低浓度的二氧化硅溶胶搅拌30分钟,搅拌后将溶胶分别倒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外壳的水热釜中;水热釜置于一定温度下的恒温箱中,保温24小时;该过程结束后,待溶胶冷却至室温;两种不同浓度的溶胶粘度上升,溶胶的外观颜色从初始的透明转为泛淡蓝色,随着二氧化硅溶胶浓度的升高并逐渐加深;高浓度的二氧化硅溶胶和低浓度的二氧化硅溶胶的体积比为:0.1-10:1;
整个混合过程保持在室温下持续搅拌中进行,随后,将混合完毕的不同浓度的溶液保持数分钟的超声振动,以保证来自两种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硅溶胶均匀混合;最后,将三种不同浓度的混合二氧化硅溶胶倒入聚丙烯模具中,并使其在室温下快速形成凝胶;由此,来自不同浓度二氧化硅溶胶的典型二氧化硅粒子可以自由成长,进而促使彼此交联成新的纳米多孔网络结构;
(3)老化、替换处理:
混合凝胶样品放置空气对流烘箱中,在40℃下老化24小时,以增强凝胶的纳米骨架结构;老化过程中,湿凝胶用乙腈洗涤,8小时×2次,为除去凝胶孔洞内残留的水和反应物;
(4)超临界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51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确定井眼中的管的卡点
- 下一篇:多级井的隔离和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