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变液晶调光显示玻璃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4508.1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0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丁兰;魏巍;范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F1/1334 | 分类号: | G02F1/1334;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变 液晶 调光 显示 玻璃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应变液晶调光显示玻璃制品,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夹在两片有机玻璃之间,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有预聚物、向列相液晶、衬垫材料,并以所述预聚物与向列相液晶质量比为13:7-15:7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预聚物主要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烷氧基壬苯基丙烯酸酯30%、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60%、丁腈橡胶4%、2-巯基乙醇4%、1173光引发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变液晶调光显示玻璃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聚物固化后的折射率np取值为1.5±0.025;所述向列相液晶的寻常光折射率no取值为1.5±0.03,所述向列相液晶的非常光折射率ne取值为1.7±0.05,双折射系数为Dn=ne—n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变液晶调光显示玻璃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玻璃的厚度为1 mm~3mm,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为15±5μm;所述衬垫材料是直径为15±5μm的塑料微球,所述衬垫材料在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含量为20粒/mm2-30粒/mm2。
4.一种应变液晶调光显示玻璃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配制液晶胶:将下列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混合调配:烷氧基壬苯基丙烯酸酯30%、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60%、丁腈橡胶4%、2-巯基乙醇4%、1173光引发剂2%,形成预聚物,将预聚物在室温条件下搅拌1分钟-2分钟充分混合均匀后,将所述预聚物与向列相液晶质量比为13:7-15:7的比例混合,室温下搅拌1分钟-2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形成液晶胶;
2、切割有机玻璃:将厚度为1 mm~3mm的有机玻璃切割为不大于5×5cm2的尺寸,并用软质纸巾擦拭有机玻璃基板,使其表面洁净无污物,边缘光滑无起刺;
3、撒布衬垫材料:用小毛刷蘸取少量衬垫材料向所述步骤2中切割好的一片有机玻璃上适量均匀撒布衬垫材料;
4、滴注液晶胶:将所述步骤1中的液晶胶用注射器注到撒布了衬垫材料的有机玻璃中部,形成无气泡的液晶胶圆形区域;
5、合有机玻璃:在滴注了液晶胶的有机玻璃片上轻轻盖上另一片有机玻璃,使液晶胶均匀充满于两片有机玻璃空隙之间;
6、压盒:用手指对夹有液晶胶的有机玻璃片轻压,挤出多余液晶胶,使液晶胶层厚度均匀,并用洁净无尘纸擦净多余液晶胶;
7、贴掩膜:把打印有粗线条简单图案的胶片覆盖在夹有液晶胶的有机玻璃片上,其后加盖一片有机玻璃压住胶片;
8、紫外光初步曝光:将经过所述步骤7后的样品在较强紫外光灯下曝光30秒~50秒,使所述预聚物与向列相液晶的混合物发生相分离,所述预聚物发生聚合反应,向列相液晶从聚合物中析出,形成直径小于0.9μm的液晶微滴,所述液晶微滴包括大液晶微滴和小液晶微滴,制品被图案遮盖的区域形成大液晶微滴,没有被遮盖的区域形成小液晶微滴;
9、二次曝光:经过所述步骤8后,去掉掩膜胶片,在较弱紫外光灯下曝光50秒~70秒,使已经曝光的散射雾态部位充分固化,同时使在初步曝光时没被曝光的部位也得到曝光,变成发生相分离而且充分固化的但是比较透光弱散射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变液晶调光显示玻璃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微滴为球形微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变液晶调光显示玻璃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步骤9后的上下两片有机玻璃施加剪切应力,液晶微滴为各向异性单轴晶体,有机玻璃制品为半透明态;所述剪切应力为分别作用于上下两片有机玻璃侧面的应力F1、F2,所述应力F1、F2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未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45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轮机械叶片加强件
- 下一篇: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抗霉素B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