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滑阀阀口的通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1643.2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7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于艳秋;唐守生;郭刘洋;冀海;李吉元;汪浒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3/22 | 分类号: | F16K3/22;F15B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阀 通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阀阀口通流结构。
背景技术
滑阀主要利用阀芯相对于阀体的直线运动,实现油路的通断,目前,滑阀阀口结构普遍采用棱边结构,此种结构在油路切换过程中,如果压力流量变化剧烈,就会产生较大的液动力,造成油路冲击与振动,因此,为了减弱冲击与振动,往往在阀芯的棱边凸肩加工制动锥或者开槽进行缓冲,但是要求精度高,增加了加工难度,工艺复杂。
鉴于上述情况,如何研发出一种制作工艺简单、能够减缓滑阀在工作过程中的冲击的滑阀阀口的通流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迫切需要努力实现的方向和目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阀阀口的通流结构,解决传统阀芯加工工艺难的问题,并减缓滑阀在工作过程中的冲击。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滑阀阀口的通流结构,该通流结构包括第一阀盖、O型圈、阀体、弹簧、阻尼螺塞、阀芯和第二阀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螺塞安装于阀芯中,阀芯安装于阀体中,弹簧安装于阀芯的内孔,O型圈装配到第一阀盖上,第二阀盖装配到阀体上。
其中,所述阀芯的圆柱面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圆孔,作为通流油口。
其中,所述圆孔的直径和数量依据通流量计算确定。
其中,所述阀芯的两端始终在阀体中作直线运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了阀芯柱面通流油口的结构,明显地改善了压力转换时产生的冲击,降低了阀体的振动与噪声;环形油口使得液流的流动方向为径向出流,抵消了因流量、压力增大而产生的液动力冲击。
2、本发明适用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高压和超高压泵和马达控制用阀块,而且采用本发明大大降低了阀块的加工难度,提高了阀块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滑阀阀口的通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滑阀阀口的通流结构包括第一阀盖1、O型圈2、阀体3、弹簧4、阻尼螺塞5、阀芯6和第二阀盖7。将阻尼螺塞5装配到阀芯6中,并旋拧到位;将阀芯5装配到阀体3中,保证阀芯在阀体内自由滑动无卡滞;将弹簧4安装在阀芯5的内孔,O型圈2装配到第一阀盖1上,第二阀盖7装配到阀体3上;阀芯6与第一阀盖1间设置有弹簧4,以使阀芯6复位,阀体3上设置有A、B油口,第一阀盖1上设置有油口C,第二阀盖7上设置有油口D,阀芯内部安装有阻尼螺塞5。
如图2所示,所述阀芯6的圆柱面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圆孔,作为通流油口,依据通流量可计算确定所述油口的直径和数量。
环形油口使得液流的流动方向为径向出流,抵消了因流量、压力增大而产生的液动力冲击。而阀芯6的两端始终在阀体3中作直线运动,起到运动导向的作用,这样保证阀芯6相对阀体3的运动过程,不会倾斜,提高了阀的动态、静态特性,实现油路通、断时冲击减弱。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进行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1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立式钢筋弯曲中心
- 下一篇:一种汽车背门玻璃除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