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薄层防护型碳纤维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7828.6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4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唐晨晏;文菁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晨晏;文菁玲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B32B15/14;B32B27/04;B32B9/04;B32B15/20;B32B37/14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薄层 防护 碳纤维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金属薄层防护型碳纤维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板材为新型高强材料,在土木建筑工程中通常贴在建筑构件表面,用于加固或修复构件,加强构件的强度。
目前工程上趋向于将碳纤维板采用预应力技术,即两端采用锚具将其张拉锚固,然后再粘在构件表面,以有效提高其利用效率。由于碳纤维材料的各向异性,碳纤维板材虽然拉伸强度高,但横向剪切强度低,在进行张拉锚固过程中锚具容易切断碳纤维丝,而且还容易打滑夹不住,锚固质量受操作人员影响因素很大。此外,成品送到工地,运输及施工过程中,碳纤维板表面容易碰伤、刮伤,造成整件制品报废,极大影响施工效率。
申请号为200910209811.1名称为混合型碳纤维板及其制作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碳纤维板及其制作方法,它将高强细钢丝包裹在碳纤维材料中制成复合碳纤维板,增强了板材的延伸率及层间剪切力,但仍未解决表面碳纤维的抗剪切性能差的问题。特别是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的碳纤维板,如果表层碳纤维丝在施工前、后发生碰伤断裂,仍然影响纤维板的整体强度,更有可能导致整板失效。
申请号为201320173803.8名称为用于修复和加固古建筑的碳纤维板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修复和加固古建筑的碳纤维板的方法,它在碳纤维板表面设有两层保护离型膜,主要是保护与防水。之所以设置为离型膜,即为施工使用时方便将膜撕下,如同其权利要求所述,两层保护层均为可剥离,因为在进行碳纤维板加固时,碳纤维板材料需要与被加固构件采用粘合剂粘在一起。如果加固时要求碳纤维板施加预应力,也必须将离型膜撕下,否则会影响锚具的夹持性能。而且,这种保护膜为塑料制品,强度极低,对碳纤维板的保护仍然有限,还是容易碰伤、刮伤碳纤维板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薄层防护型碳纤维板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碳纤维板表面碳纤维的抗剪切性能差及表面强度低韧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金属薄层防护型碳纤维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金属薄层防护型碳纤维板包括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之间的碳纤维层,所述上保护层和所述下保护层均为金属材料层,,所述碳纤维层为浸渍基体树脂后的碳纤维原纱。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可以是:所述上保护层和所述下保护层的厚度均在0.05毫米~2毫米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保护层和所述下保护层均为密度小于每立方厘米4.5克的硬度范围在40HBS~200HBS的耐磨金属材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金属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金属薄层防护型碳纤维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本金属薄层防护型碳纤维板包括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之间的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与所述上保护层之间和所述碳纤维层与所述下保护层之间均通过粘结剂粘结。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可以是:所述上保护层和所述下保护层的厚度均在0.05毫米~2毫米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保护层和所述下保护层均为密度小于每立方厘米4.5克的硬度范围在40HBS~200HBS的耐磨金属材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金属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金属薄层防护型碳纤维板的制作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
A、将设置于张力纱架上的所述上保护层的原料金属带和所述下保护层的原料金属带及所述碳纤维原纱穿过分纱装置,所述碳纤维原纱在前处理装置中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处理,所述上保护层的原料金属带和所述下保护层的原料金属带进入相应的前处理装置中进行前处理,所述前处理主要是采用酸性或碱性液体介质将金属板清洗干净,即形成上方为所述保护层,下方为所述下保护层,中间为所述碳纤维原纱的布置;
B、将所述碳纤维原纱进入树脂浸渍槽中充分浸渍基体树脂,再与所述上保护层和所述下保护层一同进入预成型模具,一同成型固化,再进入成型模具最后成型固化,成型固化后的具有保护层的碳纤维板在后处理装置中完全固化,在牵引机的作用下完成连续制作,即形成金属薄层防护型碳纤维板成品。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金属薄层防护型碳纤维板采用硬度适中、延伸率大的铝或铝合金薄层作为保护层,由于金属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与加固结构粘贴时,无需剥离表面保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晨晏;文菁玲;,未经唐晨晏;文菁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7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