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环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0820.7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4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赵雪连;宋梓琪;丁力;胡基如;王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广田环保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7/12;C09D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学群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防水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类的功能性涂料,特别是一种水性环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涂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建筑材料,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工程的投入每年呈递增的趋势。近年来,我国防水涂料的研制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不断由溶剂型向水乳液型和反应型、由低档向高弹性、高耐候和功能性方向发展,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高能、高耐候、环保型和多功能防水涂料是未来防水涂料的发展方向。例如现在市面使用较多的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就是取代传统沥青及油性聚氨酯产品,虽然是解决了防水的问题,但是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在使用年限上还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的主要成膜物是苯丙乳液,耐候性较差;而聚氨酯防水是油性产品,虽使用年限能达到要求,但其污染较重,不适宜在室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济环保的水性环氧防水涂料,其具有与油性聚氨酯防水相当的耐老化特性,又具有与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相当的既环保又防水且阻燃性好的特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水性环氧防水涂料,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以0.5:0.5:1.0的比例组成,其中,组分A由水性环氧树脂、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和水组成;组分B由钙镁粉、轻质材料、石英粉200目、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纤维素醚组成;组分C为环氧-胺分散体,所述组分A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范围为:
水性环氧树脂……………………70-90
分散剂……………………………0.3-0.6
润湿剂……………………………0.1-0.5
消泡剂……………………………0.3-0.8
水…………………………………5-30;
所述组分B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范围为:
钙镁粉……………………………20-50
轻质材料…………………………5-10
石英粉200目……………………30-50
水溶性聚磷酸铵…………………5-10
纤维素醚…………………………0.2-0.4。
所述组分A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之一为:
水性环氧树脂……………………70
分散剂……………………………0.3
润湿剂……………………………0.1
消泡剂……………………………0.4
水…………………………………29.2;
所述组分B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之一为:
钙镁粉……………………………39.8
轻质材料…………………………5
石英粉200目……………………45
水溶性聚磷酸铵…………………10
纤维素醚…………………………0.2。
所述组分A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之二为:
水性环氧树脂……………………80
分散剂……………………………0.4
润湿剂……………………………0.2
消泡剂……………………………0.5
水…………………………………18.9;
所述组分B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之二为:
钙镁粉……………………………29.7
轻质材料…………………………6
石英粉200目……………………50
水溶性聚磷酸铵…………………6
纤维素醚…………………………0.3。
所述组分A中各组分重量配比之三为:
水性环氧树脂……………………85
分散剂……………………………0.6
润湿剂……………………………0.4
消泡剂……………………………0.6
水…………………………………13.4;
所述组分B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之三为:
钙镁粉……………………………49.7
轻质材料…………………………8
石英粉200目……………………35
水溶性聚磷酸铵…………………8
纤维素醚…………………………0.3。
所述组分A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之四为:
水性环氧树脂……………………90
分散剂……………………………0.6
润湿剂……………………………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广田环保涂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广田环保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0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