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立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83346.1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6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万晓春;田永帅;陈凤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787 | 分类号: | A61K31/787;A61K31/70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沈祖锋;郝明琴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立 急性 病毒性肝炎 动物 模型 方法 | ||
1.一种建立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纯系小白鼠、纯系B6小鼠、纯系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小鼠、纯系裸鼠或纯系分化抗原1d缺陷小鼠中选择至少一组小鼠;
步骤2:用无菌磷酸缓冲溶液配制D-氨基半乳糖溶液,用无菌磷酸缓冲溶液配制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溶液;
步骤3:对步骤1所选的每组纯系小鼠分别注射D-氨基半乳糖溶液和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溶液,其中,D-氨基半乳糖每克体重剂量范围是0.15~0.5mg,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每克体重剂量范围是0.03~0.5μg;
步骤4:D-氨基半乳糖溶液和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溶液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后6~24小时,收集血液后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结果为300~800U/L,则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建立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选的为6~8周龄的纯系小白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D-氨基半乳糖溶液终浓度为15~30μg/μl,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溶液终浓度为5~10ng/μ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立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D-氨基半乳糖每克体重剂量是0.5mg,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每克体重剂量范围是0.03μ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收集血清的时间为D-氨基半乳糖溶液和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溶液注射后12~18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除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活性外还包括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活性;以及收集小鼠肝脏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天冬氨酸转移酶活性均为300~800U/L,肝脏组织学出现肝细胞点状坏死,则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建立成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D-氨基半乳糖溶液的注射方式为腹腔注射,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溶液的注射方式为尾静脉注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33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