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度肋型预应力混凝土板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1947.0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吴燕燕;吕丰模;王文顺;陈九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天津市长康建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2 | 分类号: | E04B5/32;E04B5/43;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唐晓丽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预应力 混凝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大跨度肋型预应力混凝土板,包括钢筋混凝土的板体,所述板体包括面板(1)、纵向的主肋(2)、横向的副肋(3)和钢绞线,主肋(2)与副肋(3)垂直相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肋(2)与面板(1)的连接过渡部分均为内凹的光滑曲面a(7),主肋(2)的预应力主筋为钢绞线,所述副肋(3)与面板(1)的连接过渡部分均为内凹的光滑曲面b(8),副肋(3)的横截面为定截面或两端扩大的变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肋型预应力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肋(3)的高度为面板(1)纵向长度的1/25~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肋型预应力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每个主肋(2)中设置至少一根钢绞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肋型预应力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每根钢绞线采用7股或3股钢丝的钢绞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肋型预应力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下侧表面的纵向中轴线上还设有与主肋(2)同高的中肋(4),所述中肋(4)与副肋(3)垂直相交,中肋(4)与面板(1)、副肋(3)的连接过渡部分均为内凹的光滑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肋型预应力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肋(3)包括边副肋(3.1)、第一副肋(3.2)和第二幅肋(3.3),边副肋(3.1)与第二幅肋(3.3)为变截面,第一副肋(3.2)为定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肋型预应力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侧的四角处设有吊装环(5),下侧的角部设有连接板(6)。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大跨度肋型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模板准备:对钢模板进行设计和加工,先对模板的表面进行清理,然后在模板之间的连接处贴条,对模板进行合模,并在模板上涂刷脱模剂;
步骤二、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布筋:板内布筋的次序应按照预埋件、副肋网片、主肋网片、吊环、钢绞线、副肋筋、主肋筋、表面纵筋和表面横筋的顺序布置;
步骤三、对预应力钢绞线施加预应力:预施应力作业时,张拉至 6Mpa时开始测量钢绞线伸长值,达到额定应力值时钢绞线此间的伸长值应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达到规定应力值时应持荷30秒;然后回油时测量钢绞线回缩量;钢绞线回缩量不应大于5 mm;面层纵筋预加应力时张拉次序应按照左右对称位置进行;并先对主肋上部的表面纵筋预施应力,然后顺序对其他表面纵筋进行张拉作业;
步骤四、灌注混凝土:从一端的边副肋向远端开始灌注或分别由中间的副肋向两端同时开始灌注,振捣棒振捣时每次移动距离为150mm~200mm,振捣棒完成振捣后应用平板振动器对板面再次振捣一次,平板振动器完成振捣后用刮杠对板面进行板面刮推,然后对板面手工抹平、压实;
步骤五、混凝土的养护:板面覆盖塑料布、蓬布后,静停一小时开始供蒸汽养护,蒸汽养护要尽量保证升温平缓,保证空间温度均匀,最高温度不超过60℃,并保持八小时连续供汽;
步骤六、混凝土的拆模:达到规定强度75%以上可以出窑、拆模;
步骤七、预应力钢绞线的放张:用水焊先后切断一端主肋或中肋表面的纵筋,然后切断同端钢绞线;同样顺序完成另端断筋;松开边模端头对拉螺杆,并将其从模板中抽出;卸掉两个边模全部定位销轴;分开边模,吊挂板面上的四个吊装环使预应力混凝土板脱离模板;卸掉预应力混凝土板两端端模;将板端外露张拉钢筋清理切断,外留 5mm;
步骤八、静置存放,浇水养护后装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天津市长康建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天津市长康建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19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车监控及显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代替翻堆的有机污染土壤异位生物修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