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便α-卤代化合物脱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3589.9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3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幸海;赵卫光;董卫莉;李正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35/80 | 分类号: | C07C235/80;C07C231/12;C07D285/06;C07D295/32;C07C49/78;C07C45/61;C07C69/614;C07C67/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便 化合物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便α-卤代化合物脱卤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脱卤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一类重要反应,目前已经成为许多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目前,许多科学工作者已经开发了脱卤试剂用于α-卤代化合物,如2008年,Synthetic Communications报道了通过微波方法,脱卤试剂为Zn/ NH4Cl:1971年,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报道了运用硫醇来脱卤的合成方法;1980年,J. Org. Chem.报道了运用NaI/Me3SiCl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2003年,Can. J. Chem. 报道了运用Bi/NH4HF2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1982年,Synthetic Communications报道了运用Na2S2O4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1976年,Synthesis报道了运用VCl2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1973年,Synthetic Communications报道了运用TiCl3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2002年,Indian. J. Chem.报道了运用Al/(NH4)2C2O4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1982年的Tetrahedron Lett.、1986年的J. Am. Chem. Soc. 、1986年的J. Org. Chem.分别报道了运用Pd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2005年,Synthetic Communications报道了运用In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1983年,Chem. Lett.报道了运用NaTeH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1963年,J. Org. Chem.报道了运用有机锡氢化物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1962年的Tetrahedron Lett.和1967年的J. Org. Chem. 分别报道了运用三苯基膦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1981年,Tetrahedron Lett.报道了运用PI3或P2I4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2005年,Synthetic Communications报道了运用碘三甲基硅烷作为脱卤试剂的合成方法等。但是,上述的大多数方法都存在一些缺点,如使用贵金属或者稀有金属作为催化剂,反应时间长,反应温度高,产率低等缺点。而且总所周知,在还原顺序上Br > Cl.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α-卤代化合物脱卤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如式(II)所示的α-卤代化合物脱卤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如式(I)所示的α-卤代化合物在室温下,乙腈作为溶剂的钾离子溶液中,运用对甲苯硫酚作为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充分反应后所得反应液经后处理即得产物α-卤代化合物脱卤衍生物。
反应方程式如下:
式(I)与式(II)中,R1代表任选取代的C1-C10烷基、C1-C10烷氨基、C1~C10烷氧基、苯基氨基、苯基、 5-8元杂环基;R2代表氢、任选取代的C1-C10烷基、5-8元杂环基、苯基、卤素;所述取代独立地选自一个或多个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1-C10酰基、卤素或硝基。
优选苯基、甲基吗啉基、哌啶基、吗啉基、哌啶基、噻二唑基,特别优选吗啉基、哌啶基、1,2,3-噻二唑基,R2优选氢、C1-C4烷基、苯基、哌啶基、吗啉基、哌啶基、噻二唑基。
特别优选的α-卤代化合物选自:α-氯代-乙酰乙酰苯胺,α-氯代-1,2,3-噻二唑-4-乙酰吗啉,α-氯代-1,2,3-噻二唑-4-乙酰吗啉,α-氯代-N-哌啶基-2-乙酰乙酰胺,α-氯代-乙酰乙酰甲胺,α-氯代-N-吗啉基-2-乙酰乙酰胺,α-氯代-苯乙酮或α-氯代-苯乙酸乙酯。
K+的来源优选自碘化钾、碳酸钾、碳酸氢钾、氢氧化钾、磷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35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车钩开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救急滑行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