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随钻动态建模待钻井轨迹设计水平井地质导向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9275.1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4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俊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建模 钻井 轨迹 设计 水平 地质 导向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水平井钻井过程通过动态建立地质模型,手动或自动设计待钻轨迹的方法,用于提高水平井的中靶率和在有效目的层中钻遇率。尤其涉及一种应用随钻地质信息和区域静态地质资料,判断钻头和目的层的关系,进而提前修正钻头钻进方向的好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由于油层薄、可开采属性差等原因,过去无法进行商业开发的油气藏,现在可以通过钻水平井的方式进行开采。尤其近几年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对钻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平井钻井技术作为新兴钻井技术,提高了产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过去无法开采的油气藏得到有效开发,在油气钻探中越来越多的被使用。油气勘探生产部门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如何对钻头进行导向,如何保证钻头一直在有效目的层中钻进,是提高钻井效率的关键。目前,地质导向的方法还停留在,现场采用多种纸质资料,通过正钻井和邻井线性对比、垂直对比等手段以及通过观察电测曲线和气测曲线的变化,根据人工经验来判断地层的变化,从而尝试性的调整钻井轨迹。
目前,行业中有一些工具软件,主要是对成果数据或阶段性成果数据(主要是静态资料),进行成果图件绘图,用来帮助用户,进行地质分析,对直观地质导向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现在技术存在的问题:
然而,因水平井钻井技术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钻井技术。目前,所谓的地质导向,常常是指利用随钻测井设备(LWD),对地层进行简单分析后的导向,准确度不高,经常出现误靶漏靶的情况,保证有效层间的钻遇率,只靠随钻测井一起提供的几条曲线是解决不了高钻遇率的问题的。常规的地质研究手段,往往是对地层静态的认识,随钻过程中对目标层的认识是不断在改变的。目前的技术并不能满足随钻地质认识的需要。而且目前并没有形成一种规范化的地质导向分析模式。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钻井的中靶率和钻遇率,提高钻井的效率,本发明提出一套动态地质建模动态调整待钻轨迹的地质导向思路和分析方法,并用软件给予实现,能够使现场以及后方地质研究人员,在钻井过程中有依据地、较为准确地分析目标层。进而实时地为工程调整钻井轨迹提供指导。
我们认为提高目标层的中靶率和钻遇率提高钻井效率的关键是,对目标层的认识和钻井轨迹的优化,而对目标层的动态认识,要把持三个关键参数:目标层深度,顶底边界以及空间形态。而这3个参数是形成直观地质模型的基础,模型在随钻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随之不断调整轨迹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钻井的高效率。具体实现方案如下:
1、通过提供多井对比模块,对邻井目标层位进行解释,建立目标层初始的顶底模型;或者通过成果构造图建立初始地质模型。
2、沿设计轨迹得到目标层的初始位置、顶底边界和空间形态。
3、通过对标志层电性曲线对比,根据等厚原理对目标层对应点的顶底深度进行调整,或通过一些特殊的关键点(如着陆、顶出、顶进、底出、底进等)对对应模型的顶底深度进行调整,亦可以通过模型和地震数据匹配调整模型的顶底深度。
4、根据调整后的模型所提供的地层倾角,结合现在钻头位置井斜角,预测待钻轨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整个地质导向工作有了指导依据,做到了有的放矢。
2、由于动态调整地质模型,使地质工程师对目标层的认识越来越接近客观,提高了中靶率和层中钻遇率。
3、动态待钻轨迹设计提供自动设计和手动设计,使随钻设计优选更为简单实用。
4、由于对比、动态模型建立调整、动态待钻轨迹设计优化,整个系统都由能完成,使钻井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了钻井效率,节约了钻井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随钻动态建模待钻井轨迹设计水平井地质导向分析方法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随钻动态建模待钻井轨迹设计水平井地质导向分析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
附图3应用实例中52口井井位数据表
附图4实例中井位分布图
附图5实例中从52口井分层数据以及井斜数据得到的目标层控制点分布图
附图6实例中依据井位生成目标层顶面构造图和构造底面图从而形成目标层三维地质体模型
附图7沿正钻井设计轨迹(或实钻轨迹)切出的目标层二维地质模型
附图8根据邻井标志层和目标层地层厚度,拾取正钻井目标层控制点
附图9根据修改的目标层地质模型对靶点进行修正
附图10依据修正靶点以及当前钻头所在位置自动进行待钻轨迹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俊,未经刘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9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动环境下方向控制用插装阀选型方法
- 下一篇:数控磨削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