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余料冲裁工艺及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7564.8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邹胜光;张泽鹏;张锦荣;王清龙;王灿杰;李文煌;陈天丛;宋文寿;廖学辉;李振群;杨奕世;沈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捷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B26F1/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许伟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余 料冲裁 工艺 及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冲压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余料冲裁工艺及其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它可将材料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种手机照相头的壳体10’,其形状为一端敞开的矩形(如图1所示),如图2所示,习用冲压工艺冲压传统的冲裁模结构,即,冲头1’与凹模2’结构,通过,冲头1’与凹模2’的配合将壳体10’与料带分离,这种模具结构会在壳体10’的四个角(即,壳体10’与料带的分离处)产生外翻边101’的缺陷,使得壳体10’尺寸无法满足产品尺寸要求,不易装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精度高的无余料冲裁工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精度高的无余料冲裁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暂时省略)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包括第一外翻模、第二外翻模、第三压平模、第四切断模,通过侧切的方式将壳体与料带的分离,不会产生壳体四个角外翻的缺陷,产品的尺寸精度高。而且,冲裁过程中的废料皆连接在料带上,无多余的废料产生,工作台面更加的整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工艺做出来的产品;
图2是习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外翻模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产品的生产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工艺
如图3、图5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无余料冲裁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冲孔、拉深成型一矩形半成品10;
(2)用第一外翻模3侧向冲切矩形半成品10的X向相对的侧壁,将该向侧壁的侧壁坯料101外翻成一定的斜角;
(3)用第二外翻模4侧向冲切矩形半成品10的Y向相对的侧壁,将该向侧壁的侧壁坯料102外翻成一定的斜角,半成品10与带料20之间通过四个角部的支脚103连接;
(4)安装在上模板1上的第三凹模51下压,将已外翻成一定斜角的侧壁坯料103压平;
(5)第四切断模6上的侧向冲头沿水平方向向外外切,将半成品10与带料20之间连接的四个支脚103切断,形成产品;
(6)喷嘴吹出压缩空气将产品吹离模具。
二、模具
本发明的模具结构可用于连续模上进行生产,也可用于独立的模具上生产。本发明的矩形半成品是通过连续拉深模的拉深和冲孔模的冲孔完成的,由于上述工艺的拉深模和冲孔模皆为习用模具,本发明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无余料冲裁模具,它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第一外翻模3、第二外翻模4、第三压平模5、第四切断模6。所述的第一外翻模3和第二外翻模4结构完全相同,两者的设置的方向呈直角,第一外翻模3用于冲切矩形半成品10的X向相对的两侧壁,第二外翻模4用于冲切矩形半成品10的Y向相对的两侧壁。
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外翻模4包括第二左推杆41、第二右推杆42、第二凹模43、第二左外翻冲头44、第二右外翻冲头45、第二左冲头滑块46、第二右冲头滑块47、第二左复位弹簧48、第二右复位弹簧49、第二顶杆410。所述的第二左外翻冲头44和第二右外翻冲头45相对设置且位于冲压件的内腔,第二左外翻冲头44和第二右外翻冲头45分别与第二左冲头滑块46的内端和第二右冲头滑块47的内端连接,第二左冲头滑块46和第二右冲头滑块47分别滑接在下模板2上,第二左复位弹簧48的两端分别顶靠在第二左冲头滑块46与下模板2之间,第二右复位弹簧49的两端分别顶靠在第二右冲头滑块45与下模板2之间;所述的第二左推杆41和第二右推杆42的上端固定在上模板1上,第二左推杆41和第二右推杆42的下端分别与第二左冲头滑块46上的斜面和第二右冲头滑块47上的斜面顶靠,第二凹模43固定在上模板1上且与第二左外翻冲头44、第二右外翻冲头45相对,第二顶杆410活动套置在下模板2内且位于第二凹模43的正下方,用于推顶冲压件。
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三压平模5包括第三凹模51和第三顶杆52。该第三凹模51固定在上模板1上,第三顶杆52活动套置在下模板2内且位于第三凹模51的正下方,用于推顶冲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捷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捷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7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光防护服
- 下一篇:微波加热辅助阳极液淋洗强化电动力修复土壤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