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γ-氨基丁酸(GABA)和一种新型小肽在化妆品中的联合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1647.6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7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健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64 | 分类号: | A61K8/64;A61K8/44;A61K8/97;A61Q19/00;A61Q19/08;A61Q19/02;A61Q15/00;A61Q7/00;A61Q1/04;A61Q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145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丁酸 gaba 一种 新型 化妆品 中的 联合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γ-氨基丁酸(GABA)和一种新型小肽在化妆品中的联合应用,具体涉及γ-氨基丁酸(GABA)和一种具有Syntaxin1A H3结构域类似功能的小肽在化妆品中的联合应用,属于日化产品/生物技术产品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元在进行化学突触传递过程中,起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在神经元细胞中合成,存储于神经末梢的突触小泡中,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一种称为N-乙基马来酰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 proteins,SNARE)的蛋白刺激突触小泡,使其释放出神经递质,并经突触缝隙到达突触后膜,产生突触去极化电位或超极化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兴奋性升高或降低。
SNARE是一类位于细胞器及膜泡膜上的跨膜蛋白家族,介导膜泡与靶膜的准确识别。SNARE复合体(SNARE complex)由两个位于细胞质膜上的定向SNARE蛋白(target-SNARE)Syntaxin1A、SNAP-25以及一个位于囊泡膜上的囊泡SNARE蛋白(vesicle-SNARE)VAMP-2三者组成。在参与神经递质传递过程中,Syntaxin1A和SNAP-25首先形成一个中间复合体,即定向SNARE复合体(target-SNARE complex),再与VAMP-2结合,形成SNARE复合体。
主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儿茶酚胺、谷基酸、多巴胺(DA)、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P物质和一氧化氮等。其中GABA和谷氨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他均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从生理上来讲,皱纹的产生与面部肌肉纤维的紧张收缩有关。在外界作用下,SNARE受体刺激突触小泡,使其释放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等兴奋性神经递质,促使肌肉发生收缩。而通过直接减少肌肉运动收缩或减弱神经递质对肌肉收缩的作用可以减少皱纹的产生或者消除已经生成的皱纹。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传达物质,约50%的中枢神经突触部位以GABA为递质。GABA可以快速穿透皮肤,释放皱纹,淡化细纹,增强肌肉本身的放松机能,从而减压美容的效果。另外,GABA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具有安定、促进放松和消除神经紧张的作用。但体内GABA的作用会受到机体自身终止途径的干扰,降低GABA的效果或者缩短GABA的有效作用时间。
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中止:一是再回收抑制,即通过突触前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另一途径是酶解,如以多巴胺(DA)为例,它经由位于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和位于细胞质的儿茶酚胺邻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被代谢和失活。
GABA转运蛋白(GABA transporter)会重摄取突触间隙中的GABA以终止突触的信号传递。syntaxin1A及SNAP-25/syntaxin1A复合体(即定向SNARE复合体)可以与位于神经元上的GABA转运蛋白GAT-1(GABA transporter-1)亚型直接结合,从而抑制它的重摄取功能。SNAP-25与syntaxin1A结合加强了syntaxin1A与GAT-1的相互作用,从而显著增强了syntaxin1A介导的对GAT-1重摄取功能的抑制。例如,一氧化氮(NO)促进的syntaxin1A与SNAP-25结合以及SNARE复合体形成能够加强syntaxin1A与GAT-1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GAT-1对GABA的重摄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健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健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16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