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抽吸式螺旋挤压固液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9853.3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1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辉;杨正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鑫超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抽吸 螺旋 挤压 分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废处理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真空抽吸式螺旋挤压固液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处理污泥的方法主要是将其过滤脱干后填肥,处理化粪池或沼气池内的渣子是先将其抽出,进行预处理,之后在过滤脱干,使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分离,方便运输处理。但是现有的处理设备由于结构设计和原理的因素常常只能处理工况简单的污废,如较为单一的污泥、废物种类较简单的化粪池或沼气池等,一旦污废工况复杂,现有设备便很容易引起设备堵塞,导致无法正常运行处理,甚至设备损坏。而且现有设备在进行正式分离处理时还必须经过预处理,在过程上也较为复杂,耗费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均较高。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适应复杂工况、过程相对简化、成本相对低廉、不会发生堵塞且运行稳定性高的污废处理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复杂工况、过程相对简化、成本相对低廉、不会发生堵塞且运行稳定性高的真空抽吸式螺旋挤压固液分离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抽吸式螺旋挤压固液分离系统,包括连接有连续进料机构和连续排固机构的螺旋挤压机构,为螺旋挤压机构提供旋转动力的驱动机构,将螺旋挤压机构封闭于其内并使连续进料机构和连续排固机构与外部连通的密封箱体,通过管道与密封箱体连通且用于为该真空抽吸式螺旋挤压固液分离系统提供真空抽吸力的真空机,连接于密封箱体与真空机之间的管道上并用于收集由螺旋挤压机构挤出的液体的密封水箱,以及设置于密封水箱上的连续排液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挤压机构包括一端与连续进料机构连接的主旋转轴,设置于主旋转轴上靠近连续进料机构一侧部分的支撑件,设置于主旋转轴上用于连接驱动机构的传动接头,设置于主旋转轴上远离连续进料机构一侧部分的挤压螺旋,以及套于挤压螺旋外与其配合且具有供挤出液体排出的间隙的挤压内筒,其中,密封箱体将挤压内筒上供挤出液体排出的间隙全部罩于内部,挤压内筒远离连续进料机构的一端与连续排固机构连接。为了增强挤压作用,提高废物固化效果,挤压螺旋的螺距还可采用前大后小的方式设计。
具体来讲,所述连续进料机构包括将主旋转轴由端部起至挤压内筒内的轴心挖空形成的进料腔,开设于位于挤压内筒内的主旋转轴上并与进料腔连通的进料口,以及通过旋转接头与主旋转轴端部连接的进料管。
具体来讲,所述连续排固机构包括其进口与挤压内筒连接的呈进口大出口小形状的锥度管,与锥度管出口连接的排固缓冲管,以及设置于排固缓冲管出口处的单向门。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门的口径大于排固缓冲管的口径,其上部与排固缓冲管铰接,且排固缓冲管的出口端还设有密封圈。
更具体地讲,所述挤压内筒包括数个均套于挤压螺旋上并依次间隔排列且相互之间存在供挤出液体排出的间隙的静环和动环,分别设置于静环和动环的至少两个匹配位置上的连接耳,穿过每组匹配位置的连接耳使静环固定、动环可活动的连接杆,以及使连接杆与密封箱体固定的支撑架,其中,静环的直径与挤压螺旋的最大直径相当,动环的直径小于静环的直径,静环上连接耳的耳孔与连接杆直径相当,动环上连接耳的耳孔大于连接杆的直径。为了更好地实现动静环功能,该挤压内筒的前后两端均应为静环。
进一步地,所述供挤出液体排出的间隙为0.5~1.5mm,该优选的间隙能够使液体漏出或渗出,同时能够防止绝大多数固体留在挤压内筒内;静环和动环的直径差与动环上连接耳的耳孔和连接杆的直径差匹配,以此保证动环的灵活动作又不至于动作过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传动接头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该驱动机构还可以通过传动接头连接其他驱动方式,如与汽车取力器连接受汽车发动机动力驱动,动力来源可按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更具体地讲,所述连续排液机构包括与密封水箱底部连通的排水管,设置在排水管上的水泵,以及设置于密封水箱内用于控制水泵开闭的浮球阀,其中,密封水箱内还设有最高水位线和最低水位线。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管道与真空机均与密封水箱上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鑫超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鑫超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98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