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温条件下冷却塔热力性能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32567.6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7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学贞;王成立;张东文;翟慎会;贲岳;栾伟;潘苏;徐士倩;李毅男;葛小玲;韩敬钦;高德申;宫现辉;赵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王惠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温 条件下 冷却塔 热力 性能 计算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热力计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温条件下冷却塔热力性能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冷却塔的热力计算方法中,一般是以塔外地面的气象条件作为进塔空气状态,不考虑气温沿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计算方法对于正常气象条件下冷却塔的热力计算及设计是简便可行的,并且用这种计算方法得出来结果与冷却塔实际运行效果基本一致。
现有的冷却塔热力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逆温气象条件对冷却塔带来的影响。由于内陆核电站受选址条件的限制,核电厂所处地形相对狭窄、复杂,逆温气象条件出现的几率大,此外冷却塔热力性能主要是通过冷却塔内外空气密度差产生的抽力形成的通风量体现出来,因此逆温气象条件下冷却塔的通风量较无逆温气象条件时有所降低,热力性能也相应降低。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冷却塔的热力计算方法没有考虑逆温气象条件,此热力计算方法无法给予冷却塔在设计上适应逆温气象条件的依据和参考,因此根据现有热力计算方法所设计出的冷却塔在逆温气象条件时,可能会使冷却塔实际抽力不符合实际需求,不能保证冷却塔热力性能,导致核电厂不能正常工作,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力计算方法无法给予冷却塔在设计上适应逆温气象条件的依据和参考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温条件下冷却塔热力性能的计算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逆温条件下冷却塔热力性能的计算方法,所述计算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实际冷却塔在逆温条件下的相关参数建立相似几何模型;
步骤2,根据所述几何模型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抽力;
步骤3,根据所述抽力确定所述冷却塔的热力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相关参数具体包括:所述冷却塔的塔体形状与结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相关参数还包括:所述冷却塔在逆温条件下实际的气象条件。
作为优选,所述气象条件为气流的运动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相关参数还包括:所述冷却塔的结构应力与荷载。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具体为:
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扩散角及热空气受阻时的综合试验常数α;
根据所述综合试验常数α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抽力。
进一步地,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扩散角及热空气受阻时的综合试验常数α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冷却塔处于何种类型的逆温条件;
确定所述冷却塔的出口口径尺寸;
确定所述冷却塔的内外密度差;
根据以上所述逆温的类型、所述出口口径尺寸及所述内外密度差共同确定所述综合试验常数α。
作为优选,所述综合试验常数α大于等于0.4且小于等于1。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塔的抽力的修正计算公式具体为:
其中:Z——考虑塔外空气温度变化时的冷却塔抽力,Pa;
Hf——淋水填料断面顶面高度,m;
Hs——冷却塔总高度,m;
ρfi——塔内填料断面以上处的空气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h——所述冷却塔某一点的高度,m;
f(h)——所述冷却塔塔外空气密度沿高度的变化函数。
作为优选,所述逆温的类型包括接地逆温、离地逆温和混合逆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未经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25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