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向间隙型发电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8082.X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古屋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7/18 | 分类号: | H02K7/18;H02K16/04;H02K5/20;H02K3/50;F02B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间隙 发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由通用发动机驱动,转子和定子沿轴向相对地配置,特别地,涉及一种简单且紧凑地构成电气配线的发电体。
背景技术
已知,在例如工业用的通用发动机等上,在从发动机主体伸出的曲轴的一端连接发电体。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在固定于自动双轮车的发动机曲轴端部上的飞轮上设置发电用的磁铁,并且在沿径向与这些磁铁相对的部位上,设置固定在发动机上的发电用线圈。
另外,近年来,为了将发电体紧凑地构成,提出一种使用轴向间隙型发电体的方案,该轴向间隙型发电体使定子铁芯和转子磁轭沿曲轴的中心轴方向相对而配置,该定子铁芯相对于发动机固定并设置有发电用线圈,该转子磁轭设置有发电用磁铁,与曲轴一起进行旋转。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从曲轴向外径侧凸出而配置,在相隔设置一对转子磁轭的间隔内配置固定在发动机上的定子铁芯,该一对转子磁轭在轴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46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16014号公报
当前,轴向间隙型发电体一般使用热传导率高、在冷却性能方面有利的铝合金等形成壳体(框体)。
但是,在使用这种金属制壳体的情况下,对于电气配线,必须使用例如进行乙烯涂覆等绝缘处理的线材,由于需要较多的空间,因此很难成为紧凑的设计。
另外,由于为了进行配线的结合处理,必须将乙烯护套剥掉而进行钎焊、排列等,因此制造工序变得复杂,成为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简单且紧凑地构成电气配线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
技术方案1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具有:转子,其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上;定子,其固定在前述发动机的曲轴箱内,与前述转子沿轴向隔着间隔而相对地配置;以及壳体,其收容前述转子及前述定子,并且固定前述定子,其特征在于,前述定子在周向上排列多个线圈而构成,该线圈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卷绕绕组而构成,前述壳体由树脂类材料形成,使用连接器金属件进行前述线圈的绕组端部的接线,该连接器金属件由金属板形成,保持在前壳体内,并且形成使前述绕组端部插入而将其夹持的夹持部。
据此,通过使连接器金属件保持在树脂制的壳体内,将线圈的绕线端部插入其夹持部中,从而可以不进行绝缘处理及配线的护套去除,而利用简单的作业进行接线。
另外,由于无需使连接器金属件覆盖绝缘护套等,因此可以使其配置紧密而紧凑地配置配线。
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中,通过将一个前述线圈的绕线端部插入在两端部形成前述夹持部的前述连接器金属件的一个夹持部中,将另一个前述线圈的绕线端部插入另一个夹持部中,从而进行多个前述线圈之间的连接。
据此,可以不使用护套电线等而仅使用连接器金属件进行线圈间的连接,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促进上述效果。
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中,前述定子具有第1定子及第2定子,它们在旋转轴方向上隔着前述转子而配置,前述壳体是通过将保持前述第1定子的第1部件及保持前述第2定子的第2部件组合而构成的,利用在前述第1部件和前述第2部件的接合部处一体地形成的连接器部,对设置在前述第1部件侧的电路和设置在前述第2部件侧的电路进行接线。
据此,在使壳体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闭合时,可以同时进行在各部件上形成的电路之间的连接,组装作业性提高。
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中,前述壳体,在分别形成于内表面侧及外表面侧的凹部内嵌入前述连接器金属件。
据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使连接器金属件可靠地保持在壳体内。
另外,由于在壳体的内表面侧及外表面侧分别配置连接器金属件,因此可以更紧凑地设计发电体。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简单且紧凑地构成电气配线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包含曲轴的中心轴在内的铅直面将具有使用本发明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的实施例的发动机剖切而观察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发动机及发电体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从转子侧观察图1的发电体的第1定子及第1壳体的图。
图4是从转子侧观察图1的发电体的第2定子及第2壳体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80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滴水杯盖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名片盒式移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