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番茄种子的育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21372.1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3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鑫润土苗木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1/00;A01C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番茄 种子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子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番茄种子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番茄(Tomato)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报三元。在秘鲁和墨西哥,最初称之为“狼桃”。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 美国、苏联、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国。在欧、美洲的国家、中国和日本有大面积温室、塑料大棚及其他保护地设施栽培。中国各地普遍种植。栽培面积仍在继续扩大。近年来为了提高番茄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避免不了使用各种农药,建议食用前使用德国技术生产的果蔬消解机去除农药残留后再安全食用。
凡是能引起芽生长、休眠芽发育和种子发芽,或促使这些前发生的措施,均称为催芽。催芽是保证种子在吸足水分后,促使种子中的养分迅速分解运转,供给幼胚生长的重要措施。一般水分和温度等适宜条件是种子发芽必需的,但对硬皮种子,温度处理也多半是有效的。
目前的育种仍然存在局限性,例如发芽不整齐,育苗床维护时间长;催芽期间如果温度和水分控制不慎,将影响种子的胚活性;育苗阶段受自然气温及光照条件的局限性较大。番茄在育苗期间对温度、湿度、水分和光照都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其发芽率及发芽势较低,种苗生长较弱,影响了移栽后的成活率。如何发明一种番茄育种方法,使其有高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番茄种子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选择均匀、饱满、无病虫害、含水量低于15%的番茄种子,密封保存;
(2)催芽:将番茄种子放入含有水杨酸0.05-0.5mmol/L 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 - 3h 后,将种子捞出,晾干,再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3h,如此反复3-5 次,总浸种时间12-16 小时;
(3)苗床准备:在温室大棚内用育苗基质修筑成苗床,并淋透1500-1800 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待晾至半干即可;所述育苗基质是由有机肥∶腐熟椰糠∶细粒河沙= 1-1.5:1:2的比例混合;
(4)育苗管理:在苗床上开出深3-4cm的浅沟,待60%芽露白,将经过催芽处理的番茄种子按照行间距10cm,种子间距为1-2cm的规格均匀地行播在浅沟里,再放入种子重量的1-2%调节剂,正常肥水管理;
(5)移栽:将长出3-4片叶的苗移栽入营养袋中,淋透水,放入荫棚管理,保持营养土湿润;
(6)施肥:以667m2 施腐熟的鸡粪2000-2200kg、二胺10-12kg和尿素50-55kg,移栽后,立即灌水;
(7)后期管理:移栽后半个月内每2-3天灌水一次,待缓苗后,10-15 天灌水1 次;结合灌水按照每亩5-6kg 撒施尿素,土壤肥力较低的在第二次灌水后结合中耕除草按照每亩10-12kg 追施一次二铵。
上述的一种番茄种子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浸种条件为温度24±2℃,光照为2200 - 2700Lx 。
上述的一种番茄种子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椰糠为腐熟去酸处理的椰糠。
上述的一种番茄种子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有机肥为腐熟的动物粪便。
上述的一种番茄种子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待种子萌发并露出沙面后,保持荫棚内湿度在70-80%,棚内温度26-31℃。
上述的一种番茄种子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调节剂是由赤霉素90-110ppm、萘乙酸70-90ppm、花多1 号160-190ppm组成。
发明的有益效果:
加入水杨酸促进了不定根的发生,使得根系较发达,大大提高了种苗移栽后的成活率。本发明过程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催芽和育苗方式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番茄种子萌发速度、萌发率及整齐度,提升种苗品质,培育健壮种苗,缩短番茄非生产期时间,为番茄种植业需要的规模化种苗生产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鑫润土苗木专业合作社;,未经青岛鑫润土苗木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13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