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宝珠砂循环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17312.2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8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汪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凯司汀精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08 | 分类号: | B22C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宝珠 循环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循环再利用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宝珠砂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消失模铸造生产线上,宝珠砂从铸胚上剥离后需经过破碎与冷却等处理过程送回前段成型工序,冷却效率的高低制约着整个砂处理流程和设备的操作水平。目前宝珠砂冷却通常采用流化床、沸腾床等处理措施,这些冷却床不仅体积大、占地面积大,而且还存在着冷却方式单一、冷却效率较低、冷却时间长的缺陷,同时也造成了宝珠砂的热能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宝珠砂冷却中冷却效率低、热能再利用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宝珠砂冷却效率高、冷却时间、短热能可循环利用的宝珠砂循环冷却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宝珠砂循环冷却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砂库、中频炉、烘干房、水池、水泵一和水泵二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库上设置蛇形管一,下端设置出砂口,所述的中频炉上设置蛇形管二,所述的蛇形管一、蛇形管二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均与水管连接,所述的水管进入烘干房并沿着烘干房内壁绕行后进入水池,水管在烘干房内上下多层分布,便于烘干房处于恒温状态,有利于烘干喷涂耐火材料的消失模,提高了消失模的性能,进而提高成品的性能,所述的水泵一设置在中频炉与水池之间的水管上,所述的水泵二设置在砂库与水池之间的水管上,在白天加工生产时,开动水泵二,用宝珠砂的热能向烘干房供热;夜晚停工时,开动水泵一,用中频炉产生的热能向烘干房供热,使烘干房始终在恒温状态,同时冷却水可循环使用,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能够高效的利用热能。
所述的蛇形管一在砂库内采用多层设置,层数为30-50层,每6-10层对应一个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的蛇形管二在中频炉内呈螺旋状设置。
所述的蛇形管一出水口连接的水管与蛇形管二出水口连接的水管汇合后进入烘干房内的水管,并在汇合前的水管上设有水阀。
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源源不断的为烘干房提供热能,在加工生产中,利用宝珠砂的热能为烘干房供热,停工时,利用中频炉为烘干房供热,不仅节约了烘干房的运行成本,而且也提高了宝珠砂及中频炉的冷却效果,有利于不间断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运行环保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砂库的左视图,示意砂库结构。
图中:1.砂库、2.中频炉、3.烘干房、4.水池、5.水泵一、6.水泵二、7.出砂口、8.蛇形管一、9.蛇形管二、10.水管、11.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宝珠砂循环冷却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砂库1、中频炉2、烘干房3、水池4、水泵一5和水泵二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库1上设置蛇形管一8,下端设置出砂口7,所述的中频炉2上设置蛇形管二9,所述的蛇形管一8、蛇形管二9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均与水管10连接,所述的水管10进入烘干房3并沿着烘干房3内壁绕行后进入水池4,水管10在烘干房3内上下多层分布,便于烘干房3处于恒温状态,有利于烘干喷涂耐火材料的消失模,提高了消失模的性能,进而提高成品的性能,所述的水泵一5设置在中频炉2与水池4之间的水管上,所述的水泵二6设置在砂库1与水池4之间的水管10上,在白天加工生产时,开动水泵二6,用宝珠砂的热能向烘干房3供热;夜晚停工时,开动水泵一5,用中频炉2产生的热能向烘干房供热,使烘干房始终在恒温状态,同时冷却水可循环使用,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能够高效的利用热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蛇形管一8在砂库1内采用多层设置,层数为40层,每8层对应一个进水口与出水口,能够提高宝珠砂的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蛇形管二9在中频炉2内呈螺旋状设置,能够全面冷却中频炉,提高中频炉的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蛇形管一8出水口连接的水管10与蛇形管二9出水口连接的水管10汇合后进入烘干房3内的水管10,并在汇合前的水管10上设有水阀11,设置水阀11避免冷却水逆流进入蛇形管一8或蛇形管二9,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凯司汀精铸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凯司汀精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7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